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醫療新領域:以人工智能擊退腦退化

272月 2024

醫療新領域:以人工智能擊退腦退化

馮康醫生AM730

之前已經寫過幾篇有關認知障礙症的文章,但仍沒有中文大學醫學院莫仲棠教授去年年底在中大醫院的公眾論壇上解說得那麼精彩。

年紀大了,記憶力不好,與家人朋友閒話,不時都會嘲笑自己腦退化。腦退化就是醫生口中的認知障礙症,其中60至70%的病人患的是阿茲海默症,其餘很多源於血管病。至於甚麼原因導致阿茲海默症,目前還不太清楚。嚴重患者的磁力共振影像可以清楚看到大腦縮小退化,還過度積存著兩種非正常蛋白: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這兩種異常蛋白怎樣形成,怎樣影響腦部的功能結構,為甚麼會導致腦退化,還要更多的研究。

近年來醫學發現,如果在輕度階段及早治療阿茲海默症,可以減緩病情的進展。最重要是及早識別及修正危害腦健康但可逆轉的風險因素,包括:1. 心血管疾病;2. 缺乏運動;3. 動腦活動不足、低學習能力;4.缺乏社交、抑鬱。所以打麻雀、打橋牌這類要用腦,又有社交作用的活動對推遲腦退化有幫助。和朋友一起打太極、跳舞也同樣有做運動及增進社交的好處。

及早識別阿茲海默症,可以檢測血液中微量的異常蛋白成份,這需要一部高度精密的監測儀器,中大醫院剛推出這項新的服務。另一方面,莫仲棠教授團隊和眼科譚智勇教授團隊一起研究出來,利用人工智能系統分析「眼底相」,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率達到86%,叫人振奮。

眼睛是靈魂之窗,原來透過視網膜,可以窺探腦神經及血管的狀況,找出不同疾病導致的變化。這些變化,以前肉眼分辨不出來,現在人工智能可以把視網膜影像進行精準分析,偵測不同疾病的變化。視網膜的神奇,也是「造化鍾神秀」。

早前高錕慈善基金和中大合作推出「腦智同護」計劃(BEAT AD),為懷疑出現認知障礙症但有經濟困難的長者進行篩查,確定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潛在病因,開拓了認知障礙症防治的新路向。隨著新藥的開發,估計未來10年,認知障礙症應該不再是不治之症。

莫教授說:「擊退腦退化,長壽才是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