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醫療新領域:定額收費(二) (刊登於 AM730)

1212月 2019

醫療新領域:定額收費(二) (刊登於 AM730)

馮康醫生

過去兩個多星期出了兩則有關私家醫院收費的新聞。一則是一名病人的投訴,因為身體不舒服要入院檢查,4天內做了6種檢查,收費11萬元,保險僅賠償1.8萬元。一則是友院港怡醫院獲衛生署批准,在標準套餐以外提供「個人化醫療套餐」,為特定病人所需的醫療程序訂造全包套餐價。據港怡醫院的執行總裁表示,醫院目前提供的標準全包式定額收費套餐已經增加到240個。

可以見得,私家醫院收費始終是市民關心的一個社會議題。昂貴及不可預測的收費,迫使很多人寧願排隊等候很長的時間而依靠醫院管理局的服務。對於「個人化醫療套餐」,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有別於標準套餐,不能讓病人就同類醫療程序貨比三家,不利格價和市場競爭,亦未能讓不同風險病人間攤分風險,有違政策初衷。

但是,所謂「標準套餐」,其實也是沒有甚麼標準。近年來,政府大力鼓勵私家醫院以套餐價格的形式給病人提供收費預算及服務。每間私家醫院的網站都有登錄醫院提供的套餐價格,數量不一,內涵不一,消費者實在不容易作出比較。從這角度看,現時私家醫院提供的「標準套餐」和「個人化醫療套餐」,本質上沒有太大的分別。總之是,有了套餐價格,病人入院有預算,始終比沒有好。

最大問題是,用這種方法制訂醫療服務的價格,始終欠缺一個系統,不能解決控制醫療價格上漲,和彭鴻昌先生所說的攤分風險的問題。我對於「套餐」兩字也有點敏感——套餐吃完一個又加一個,到頭來還是不能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