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醫療新領域:等看急症

206月 2023

醫療新領域:等看急症

馮康醫生AM730

醫管局急症室的輪候時間一般都很長,高峰期間,非緊急的病人每每要等7至8小時,還不計需要入院的等候時間。但其實在冬季或傳染病高峰期的時間,私家醫院急症室或24小時門診的輪候時間也很長,病人經常要等3至4小時。等,似乎已經變成香港醫療體制的一個特色!

從醫管局的網站,可以看到各醫院急症室過去數小時其他病人的最長等候時間。執筆之時,瑪麗、廣華、北大嶼山、那打素、博愛、屯門、瑪嘉烈醫院的等候時間都超過4小時。私家醫院中,提供急症服務的中文大學、仁安及港怡三家醫院,都在網上公布實時的等候時間。

我在規劃中文大學醫院的時候,想過利用資訊科技,替病人在家中分流,緊急的就即時請到醫院,非緊急的就在家中等候,快輪到的時候才來醫院。我想醫院服務的病人,應該都住在附近,乘的士來醫院應該15至20分鐘內可以到達。後來跟幾個開發人工智能的初創企業研究,發覺不容易。醫院急症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都很擔心這些人工智能軟件分流診斷的準確性,還有醫療責任的問題。ChatGPT能否帶起這些軟件的功效,還是未知之數。

所以我們現在急症醫學中心的運作,仍舊需要病人來到醫院,先行分流,再決定輪候的優次。四、五月期間,發燒來急症醫學中心看病的病人數目飆升。有的是因為流感,有的是因為新冠病毒,有的是因為其他感染。急症醫學中心應變措手不及,病人的等候時間大為延長,引來不少投訴。畢竟人們到私家醫院,是期待不需要像公立醫院般等候的。

急症醫學中心的同事很快找到一個應對方法,就是替病人分流後,請非緊急的病人先行回家,追蹤醫院網站上公布的實時等候時間,看看正在接受服務病人的登記時間,便知道自己或家人估計需要的等候時間,還有甚麼時候應該出門去醫院。措施實施以來,在中心等候及投訴的人數大減。病人在家等候,比起在醫院舒服很多。最後竟然收到幾封讚揚信及電郵。

這提醒我一點:創新不一定需要很高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