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運動醫學

急救5步曲 處理拗柴有法

運動醫學足踝

足踝韌帶受傷當中,最常見是足踝關節外側韌帶拉傷,俗稱「拗柴」。「拗柴」後患者可採用「POLICE」,指肌肉、跟腱和韌帶急性受傷後的處理方法,作初步處理。

處理方法分為五大部分,分別為:
✱ P — Protection:
患者需要在受傷初期盡量保護受傷部位,以繃帶或承托物固定患處。

✱ OL — Optimal Loading:
患者在脫離受傷急性期後,在患處有足夠保護的情況下,應給予足踝適當的活動以代替過度休息(包括走路、關節活動、適當的運動及負重鍛鍊)。若受傷後長時間沒有活動,反而會減慢軟組織及骨頭的康復進度。

✱ I — Ice:
冰敷可以控制發炎腫脹及減少疼痛,在「拗柴」後的頭幾天內,可以每天冰敷四至五次,每次相隔兩至三小時,而每次冰敷的建議時間約為15分鐘。

✱ C — Compression:加壓亦是有效控制腫脹的另外一個方法,「拗柴」後我們可透過使用彈性繃帶包裹足踝以消腫。

✱ E — Elevation:抬高受傷部份至高於心臟的位置,令血液及淋巴回流,減低腫脹。

當「拗柴」時,若果傷況輕微,大多數情況下你只會感到有少許痛楚及紅腫。然而,當出現較嚴重的情況,例如:足踝出現變形、嚴重瘀腫及繃緊,或「拗柴」後患部不能受力行走,則有需要立即求醫。

一般而言,「拗柴」的治療會配合物理治療和復康運動 ,康復時間更可長達數月。若「拗柴」後沒有妥善跟進和處理,這可引致往後出現慣性「拗柴」、關節不穩定,並逐步傷害關節附近的軟骨,令患處提早退化,影響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所以,當出現「拗柴」時,在進行了以上處理後,亦應向骨科專科醫生及物理治療師跟進病情,以免之後出現更嚴重的創傷或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