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新聞稿

中大醫院神經認知中心開幕典禮 成立神經認知資料庫 推動醫學研究

062月 2024

中大醫院神經認知中心開幕典禮 成立神經認知資料庫 推動醫學研究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獲馬墉傑伉儷捐款設立神經認知中心,為受影響人士早診早治,並建立神經認知資料庫,推動有關疾病的醫學研究。 神經認知中心為中大醫院臨床神經科學中心的主要部分。有見於市民對認知障礙(又稱腦退化)、中風或神經受損的醫療需求日益增加,中大醫院開設臨床神經科學中心,提供跨專科及一站式的腦神經科和神經外科門診和住院服務。中心的服務主要分為兩大範疇,分別是及早檢測認知障礙症,以及為腦神經退化疾病患者(例如柏金遜症和中風)提供康復治療。 檢測認知障礙症方面,臨床神經科學中心引入先進的科技,特別是利用靈敏度高的「單分子陣列技術」數碼儀器,從血液中偵測出特定生物標記,找出早期出現認知障礙症的人士。另外,中心亦透過AccuBrain(AI腦影像分析)的輔助,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病人腦部的磁力共振影像(MRI),儘早確診認知障礙症患者。康復治療方面,中心配備多項先進康復儀器設備,包括腦磁激治療(TMS)、機器人(Robotics)、外骨骼(Exoskeleton)和虛擬實境(VR)的應用,協助患者進行康復運動及訓練。 同時,配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與高錕慈善基金早前推出「腦智同護」,為香港市民提供的免費阿茲海默症篩查評估服務,中大醫院臨床神經科學中心將協同建立「神經認知資料庫」,藉此推動對認知障礙及阿茲海默症的研究。高錕中大「腦智同護」服務採用人工智能輔助的全自動視網膜圖像分析,能找出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並為他們提供度身訂造的預防建議。經「腦智同護」服務篩查出需要跟進的人士,會獲資助轉介到中大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斷及治療。中大醫院希望透過神經診斷及跨專科介入計劃,及早識別阿茲海默症患者。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中大醫院早前成立臨床神經科學中心,現承蒙馬墉傑伉儷的慷慨支持,得以在該中心內成立神經認知中心,以先進設備及儀器協助有需要的人士。認知問題,尤其是認知障礙症,如果能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介入,能有助延緩患者的惡化速度。正因如此,中大、中大醫院與高錕慈善基金合作成立『神經認知資料庫』,收集臨床數據作科研之用,期望將來在治療神經認知疾病方面有突破進展。」

閱讀更多
重設
賽馬會傑志中心擴建完成 以全新面貌投入服務

2022年12月21日

賽馬會傑志中心擴建完成 以全新面貌投入服務

傑志基金有限公司今日舉行賽馬會傑志中心第二期擴建開幕典禮,慶祝為期逾 4 年的擴建工程正式結束。榮獲亞洲足協認可為「亞洲卓越醫療中心」(AFC Medical Centre of Excellence)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 傑志,以及運動營養學餐廳 - 傑志膳房,亦於今日開始全面運作,為職業及年青球員、以及所有運動愛好者服務,提供最高水平的運動科學及營養學支援。 出席嘉賓包括亞洲足協醫務委員會主席 Dato’ Dr. Gurcharan SINGH、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系教授兼系主任容樹恒教授、傑志基金主席伍健先生、以及傑志醫務委員會主席陸志聰醫生。傑志基金主席伍健先生表示,賽馬會傑志中心的擴建計劃引入最新的運動科學及營養學理念,為香港足球帶來重大突破。「縱然面對種種挑戰,傑志仍然繼續前進, 為香港足球盡力奮鬥。嶄新的理念和先進科學促使傑志與時並進,抓緊將足球專業化及科學化的新機遇。賽馬會傑志中心將能更有效確保年輕球員以最佳狀態訓 練和比賽,發展潛能,為港爭光。」 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以「運動醫學」作理念,由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骨科團隊主理醫務中心運作,配備先進技術,主力為受傷、運動創傷、肌肉骨骼系統問題和其他相關疾病的患者提供相關治療服務。醫務中心服務包括提供處理運動相關傷患、運動受傷或手術後的復康、預防受傷等項目,及以運動科學及醫學儀器評估球員的身體狀況,協助球員恢復,提升表現。醫務中心亦全面發展運動醫學和運動科學的工作,包括收集不同年齡足球員的有關資料和數據,以進行運動科學 的學術研究和發表研究結果,促進運動科學的教育和應用。   由傑志基金及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籌辦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早於六月開始試業。除了為各梯隊球員提供日常支援外,醫務中心亦接受預約,為運動創傷患者提供診治。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作為一所運動醫學中心,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傑志的成立是香港體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中大醫院是一所非牟利的私營教學醫院,致力照顧社區上不同類型的醫療需要。我們很榮幸今次能夠與傑志合作,將運動科學普及化,讓更多運動愛好者及公眾人士增加對運動醫學、預防受傷、提升運動表現的了解。這有助推動運動醫學的發展之餘,亦為本地體壇及社會出一分力。」   傑志膳房在傑志實踐及推廣運動科學及營養管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以運動營養學作為運作核心,傑志膳房針對球員在日常訓練、比賽日、及休息恢復等時間的需要,為球員設計一系列的餐單,以確保球員攝取劇烈運動所需的營養,及補充所消耗的能量,從而提升場上的表現。同時,青訓球員可從中學習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在關鍵的發育時期培養職業球員應有的飲食習慣。由今季起,傑志膳房已開始為一隊及各支參加超級青年聯賽的梯隊球員提供訓練及比賽前後的膳食安排, 幫助球員恢復及維持最佳體能狀態,從而在球場上有更好發揮。   除了針對球員需要而特設的餐單外,傑志膳房經研究及實驗,考量味覺和健康飲食的平衡,創造出色香味全,而又營養均衡的美饌,供公眾人士入內品嚐。菜式及飲品經設計後由註冊營養師檢視,確保符合健康飲食原則,貫徹輕盈健康飲食之道,為顧客提供健康、可口而均衡的美食。在傑志膳房享受低糖、低油、低脂的用餐體驗,讓顧客食得健康,食得安心。   傑志基金於 2018 年 3 月 28 日宣佈擴建計劃,在原有的綜合服務大樓上加蓋一層, 提高空間以容納新設的場外配套設施,同時增建額外抗洪設施,以應對惡劣天氣。 位於一樓的多用途會議室設有多媒體設備,除供日常會議使用外,亦會舉行一隊和青訓隊伍的賽前戰術會議。公眾團體亦可聯絡中心申請租用會議室,舉行研討會及工作坊等活動。  

了解更多
盈健醫療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參與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2022年9月23日

盈健醫療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合作參與勞工處「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

盈健醫療集團有限公司(「盈健醫療」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集團」;股份代號﹕1419)欣然公佈,雅名有限公司(公司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已獲批由勞工處推展為期3年的「工傷僱員復康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之標書,並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參與先導計劃。先導計劃於今日(9月23日)起啟動,旨在為遭遇工傷6星期後仍未復工或預期未能在6星期內復工的建造業僱員,提供適時及高協調性的私營門診復康治療服務,以避免工傷變成長期傷患,協助他們儘早康復並重投工作。     先導計劃的費用主要由政府提供,盈健醫療預算所涉的總額約為3.1億港元,實際款額會視乎參與先導計劃的工傷僱員人數以及他們的服務需要等因素而定。先導計劃設有工傷復康辦事處(「工傷復康辦事處」),日常營運及管理由盈健醫療負責,並提供復康治療服務地點逾70個,遍佈港九新界,方便參與人士求診。先導計劃涵蓋個案管理服務及復康治療服務,包括醫藥治療(由普通科醫生、骨科專科醫生或職業及環境醫學專科醫生提供)、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影像檢查服務及電診斷檢測服務。勞工處會根據已呈報的工傷個案,初步識別合適的建造業工傷僱員,聯絡他們介紹先導計劃。在工傷僱員的同意下,勞工處會將工傷個案的資料轉介至工傷復康辦事處跟進參加手續。參與先導計劃的工傷僱員會獲指定個案經理跟進及安排儘早接受復康治療。    盈健醫療與中大醫院建立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憑藉盈健醫療成熟的行政管理經驗強大的營運網絡,連同中大醫院的專業復康人員以及臨床品質保證及人員培訓經驗,推動先導計劃以產生更大協同效應。     盈健醫療主席兼行政總裁陳健平先生 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表示﹕「我們很榮幸能夠參與是次計劃,並透過與中大醫院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攜手合作。盈健醫療一直致力為香港市民提供多元化、全面的專業醫療服務,而中大醫院亦於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方面有相當豐富的經驗。我們相信,是次合作將促使雙方共同為因工受傷的建造業僱員提供優質的復康服務,為工傷僱員、僱主及社會均帶來裨益。此外,我們認為先導計劃可奠定本集團發展復康服務的基礎並進一步促進其醫療服務的發展以及加強集團與香港政府的合作。」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我們期望透過是次合作,能讓建造業工傷僱員儘快得到專業診斷、治療及康復,幫助他們儘早復工以及恢復正常生活。先導計劃可以紓緩公立醫院在工傷治療及復康服務上的壓力,並協助推廣及早治療的訊息,讓僱主及僱員明白適時的復康治療的重要性。」    

了解更多
敬悼鄭海泉博士

2022年8月29日

敬悼鄭海泉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董事會資深顧問及前董事會成員鄭海泉博士於8月28日與世長辭,享年74歲。中大醫院同仁對於痛失這位傑出成員深感哀痛,並向鄭博士的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鄭海泉博士為本地醫療的長遠發展作出重大貢獻。鄭博士高瞻遠矚,本著改善本地醫療服務的決心及熱誠,推動成立中大醫院,為本地醫療服務開創全新局面。鄭博士一直十分支持香港中文大學(中大)興建一間私營教學醫院,期間挑戰甚多,尤其是在籌集經費方面,困難重重。憑藉鄭博士的鼎力支持及協調,中大醫院的興建計劃最終得以順利開展及完成,醫院並於 2021年初開始投入服務。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對鄭海泉博士逝世表示深切哀悼﹕「鄭博士對中大醫院貢獻良多,一直積極參與中大醫院籌建的事務,於2016至2021年出任中大醫院董事,並自2021年起出任中大醫院董事會資深顧問及籌募委員會成員。由早期策劃開始,鄭博士排除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者,堅持非牟利的原則,另闢蹊徑,這背後是一股強大的信念。我代表中大醫院同仁感謝鄭博士為本院作出的貢獻,並向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 鄭博士為中大1973年新亞書院經濟系畢業生,曾任第二屆學生會副會長,歷任新亞書院校董及中大校董,2009年成為首位出任中大校董會主席的校友。任職校董會主席六年間,鄭博士積極領導大學推動多項重大發展,包括籌備成立5間新書院、中大(深圳)以及中大醫院等。 鄭博士是銀行財經界的傑出領袖,為香港上海滙豐銀行首位華人執行董事及香港上海滙豐銀行有限公司首位華人主席。鄭博士在公共和社會事務方面具豐富工作經驗,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11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銀行業協會副會長、香港公益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等多項公職。鄭博士亦積極為公共政策的制定作出貢獻,多年來擔任的其他公職包括立法局議員、行政局議員,以及多個重要的政府委員會成員。他又曾借調香港政府的中央政策組,為政府出謀獻策。鄭博士的卓越貢獻廣受嘉許,曾獲頒金紫荊星章等多項榮譽。  

了解更多
希愈醫療(新風天域集團) 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簽訂合作備忘錄 藉協同雙方優勢 為全港以至大灣區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2022年7月13日

希愈醫療(新風天域集團) 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簽訂合作備忘錄 藉協同雙方優勢 為全港以至大灣區市民提供更全面的服務

2022年07月13日(星期三)是「希愈醫療(新風天域集團)與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儀式」,新風天域公司創始人兼集團董事長梁錦松先生與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一同出席簽訂合作備忘錄。 簽訂合作備忘錄旨在促進彼此合作,強化營運效率和管理質素,並集合雙方醫學團隊的專業知識及兩地的藥物及專業設備,並成立一個多專科綜合會診團隊(MDT),為病人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為將來推動跨境治療發展打好基礎。目前雙方已開始部分醫療資源共享,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可以安排專科醫生於希愈醫療中心駐診,而希愈醫療的專科醫生亦加強中大醫院的醫療服務,為病人提供更全面的治療。 新風天域公司創始人兼集團董事長梁錦松先生表示:「是次合作為希愈醫療定下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結合了中大醫院和新風天域的醫療資源,為香港以至大灣區的市民提供全面的醫療保健服務。」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是次合作方便港島區居民更容易接觸到中大醫院及中大醫務中心的服務,增加醫療服務的選擇;同時亦透過與希愈醫療的合作,協同雙方的優勢和資源,為本港病人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未來有機會拓展服務至大灣區,令更多病人受惠。」 醫生人手多年來一直處於短缺的情況,根據香港醫務衛生局的統計資料顯示,至2020年為止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醫生,香港人均醫生比例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如新加坡、日本、美國、英國和澳洲,令醫療系統承受較大壓力。按現時每年人口結構的變化再推算醫療服務需求,人手問題只會持續長期短缺。面對慢性病漸趨普遍、醫生人手短缺等多項因素夾擊下,為了可有效解決問題及服務更多香港市民,希愈醫療及中大醫院集合雙方擁有的醫療資源,以及專業的管理層,讓不同領域專科醫生加強合作為市民服務。 為了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及治療,希愈醫療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中環具臨床專業的專科醫生和專業醫護覆蓋16個專科服務,包括:臨床腫瘤科、結直腸外科、乳腺外科、泌尿外科、腸胃內科、腸胃外科、心胸肺外科、耳鼻喉科、家庭醫學、中醫服務、整形外科、腦神經科、神經外科、骨科、小兒外科、公共衛生醫學及基層醫療。 希愈醫療與中大醫院本著各自的地區優勢,再加上受惠於 CEPA 及大灣區的政策,以及港澳藥械通和不同的專業資格,讓大灣區的市民可以享受到兩地醫療資源帶來的好處。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關閉指定隔離病房

2022年4月27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關閉指定隔離病房

隨著第五波疫情放緩,確診數字大幅回落,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與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商議後,於 4 月 27 日正式關閉指定隔離病房。指定隔離病房停止運作後,中大醫院會把人手調回一般病房,繼續服務市民。 本港自年初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以來,確診個案飆升,死亡個案亦創高峰,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極沉重的壓力。中大醫院為支援抗疫工作,於3月7日啟用指定隔離病房,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病毒患者。 中大醫院的指定隔離病房共提供24張病床。運作期間,總共接收42位由新界東、九龍中、九龍東及九龍西醫院聯網的新冠患者。患者年齡由61歲至最年長的106歲,平均住院17日。大多數病患者都年長體弱,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其中有3位不幸離世,有5位因病情惡化需要轉回公立醫院,有1 位經核酸檢測確定轉陰後轉往一般病房接受護理治療,其餘患者悉數經康復治療後出院返家或護理安老院。 除了接收新冠病毒患者外,中大醫院另外調用 24 張病床,接收透過醫管局公私營協作計劃及慈善捐款計劃轉介的非染疫公立醫院病人,減緩公立醫院的壓力,加快處理病人急需的治療及康復。前後 48 張病床,佔中大醫院整體營運病床數目的三份一。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第五波疫情嚴峻,不論對公營、私營醫院的運作都構成壓力及負擔,其中公營醫療系統更嚴重超出負荷。中大醫院雖然只運作一年多,但作為整個本地醫療團隊的一份子,當然希望能盡一分力,努力支援抗疫工作。中大醫院的醫護團隊會繼續緊守崗位,在任何情況下,都會盡力為守護巿民健康而努力。」   隨著指定隔離病房結束運作,中大醫院隨即安排進行深層清潔及徹底消毒,同時將通風系統及病房氣壓調整回正常狀態,有關工作需時大約兩星期。在確保病房環境安全及符合感染控制標準後,相關病房將變回一般住院病房,並如常接收病人。 有關指定隔離病房 用作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離病房,位於醫院大樓的東翼。中大醫院承蒙香港賽馬會的專款捐助,為相關病房進行多項必要的升級改裝工程,包括負氣壓病室、隔離設施,確保達致感染控制及治療護理等多方面的適切標準。 有關樓層的通風系統經已作出調整,使該區的氣流不會與醫院其他範圍交疊。 中大醫院以「一樓兩院」的方式接收相關病人,用作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區域與醫院的其他範圍,在硬件設備及日常運作上均會完全分開,杜絕交叉感染的機會。同時,接收有關病患者亦不會影響其他病人及服務。 (詳情請參閱中大醫院於2022年3月7日發出的相關新聞稿)

了解更多
中大醫院與愛多醫療攜手  改造創新科技署資助電動小巴  為兒童長者打造疫苗接種「健康車3.0」

2022年3月8日

中大醫院與愛多醫療攜手 改造創新科技署資助電動小巴 為兒童長者打造疫苗接種「健康車3.0」

本港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疫情,確診數字屢攀新高,越來越多未打針的長者和兒童因感染新冠病毒離世,令人痛心。面對此形勢,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愛多醫療(Adore)與合作夥伴攜手,將由本地團隊獨立研發的電動小巴改裝,成為新一代可提供疫苗接種服務的「愛多醫療健康車3.0」,保護本港社區老幼。   心憂疫情「臨時換陣」用兩周打造升級版電動健康車3.0 團隊最初目標是設計適應香港需求的新一代電動19座小巴,以推進本港的電動車普及化。在創新科技署的資助下,愛多首席工程師李德發先生率領瑞昌汽車團隊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轄下汽車科技研發中心(APAS合作,潛心數年研發,推出首部香港人獨立研製的零排放可換電池低地台電動車。 但就在技術將要投入市場之際,Omicron在本港大爆發,確診數字以幾何級數上升,愛多團隊決定將電動小巴改裝為帶有負氣壓功能的「健康車3.0」,用於新冠疫苗的接種。 愛多醫療創辦人黎曉靈表示:「作出這一改變純粹是「救人行先」,尤其是在見到陸續有幼童感染新冠病毒後離世,我們作為兩代健康車的始創公司,希望用我們的技術和經驗,與香港市民一起承擔。」 在是次項目中,中大醫院全程參與「健康車3.0」的改裝設計,在空間布局設計、感染控制規格、車內設施等方面給予意見,使改裝的健康車符合醫療標準。同時,中大醫院的醫護團隊亦為提供接種服務的醫護團隊進行專業培訓,確保接種順利和安全。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能夠參與是次的項目,為本地抗疫工作出一分力,中大醫院義不容辭。本港疫情日趨嚴竣,死亡個案中兒童和長者佔多,因此盡早接種對減低染疫後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風險,非常重要。」 電動「健康車3.0」得以快速投入服務,亦有賴政府運輸署等部門迅速安排人手進行驗車;此外,亞洲保險和Avo保險為這開創性項目提供風險管理服務,並於一日之內辦妥相關車輛的保險手續,促使「健康車3.0」能在最短時間內獲得牌照,第一時間為香港巿民服務。 在團隊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下,「健康車3.0」從開始設計到落地使用,僅僅用了兩周時間。   第三代健康車:可上落輪椅,一天可到多處外展接種 「健康車3.0」具有三大獨特優勢: 一為機動性強,可以迅速跨區到不同地點開展疫苗接種外展服務,大大提升接種效率。第三代「健康車」穩定的低地台設計,可以上落輪椅,尤其便利兒童、坐輪椅的長者和行動不便人士。尤其本港許多學校、屋苑和安老院舍空間有限,19座小巴正發揮其靈活性,可以直接駛入狹窄的街道和院舍停泊。。 黎曉靈女士表示:「之前所有流動檢測車都不能夠上輪椅,這也是愛多從前兩代健康車吸納的經驗,我們希望可以在抗疫的同時,給坐輪椅的老人家,尤其是安老院舍的長者更多貼心與溫暖。」 二為安全性高,醫療級別負氣壓設計防範感染風險。每輛「健康車3.0」內部設有三間負氣壓接種室,可同時為三位市民接種疫苗。每一間房由獨立系統監察,監控負壓度、溫度和濕度,換氣速度達到醫院級別,杜絕交叉感染風險。「健康車3.0」更為了疫苗接種的目標,特別增設醫療級別的疫苗冷藏雪櫃,防止疫苗在運輸過程中因溫度變化而失效或變質,最大程度保證接種安全 三為純電動零排放設計,兼顧效率與環保。將純電動技術應用到疫苗接種車上,在本港亦屬首創。零排放的「健康車3.0」進入社區為市民街坊接種的同時,也避免了產生廢氣排放,即使長時間開車停泊,都不會對周圍空氣質素造成損害。 黎曉靈透露,推出電動「健康車3.0」的想法早在第四波疫情時已初見雛形。雖然後來疫情漸趨穩定,團隊仍然抱著「未雨綢繆」的考慮,經過艱難的攻關,終於完成核心技術的研發。因此,在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時,「健康車3.0」很快就準備就緒,為本港社區抗疫帶來新科技的「及時雨」。   首階段力推外展疫苗接種,重點為中小學與老年社區 「愛多醫療健康車3.0」在3月4日已正式啟用,首階段重點面向中小學校、幼稚園、安老院舍等提供外展服務,為學生、長者等急需保護的群體打針。當天上午來到第一站大埔大元邨,為超過380位市民進行復必泰疫苗接種,其中不少是長者。負責本港疫苗接種計劃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亦來到現場視察。 聶局長表示:「愛多提供的「醫療健康車」分別由電動車和旅遊巴改裝而成,設負氣壓室,使用HEPA濾網及紫外線殺菌燈,每小時換鮮風25次,整架車亦有納米殺菌塗層,杜絕交叉感染,保障市民、醫護及工作人員安全。」 嘉賓藝人謝雪心都來到現場,她已經在中大醫院接種了三針新冠疫苗,她說中大醫院的護士不僅專業更溫柔有耐心,對「健康車3.0」的醫護團隊有絕對信心。她亦送出祝福,為社區中的老年朋友抗疫加油鼓勁。 截至7日,愛多醫療新一代健康車已為超過1300位市民接種。除預約外,現場亦每日提供數百個即日籌,滿足市民的打針需求。 3月8日上午,「健康車3.0」為首間參與學校 – 聖公會聖雅各小學 – 超過100位師生打針,同日亦來到聖公會幼稚園、聖雅各堂、聖雅各群會展開接種。全港多間學校踴躍參與愛多「健康車3.0」的外展接種。至少21間小學或幼稚園已預約本月8日和9日的接種服務。 我們期待「健康車3.0」走入各區,為更多有需要市民提供及時的疫苗接種保護,發揮香港人「互助互勉」的精神,眾志成城,共同攜手戰勝疫情。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協助接收公立醫院轉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

2022年3月7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協助接收公立醫院轉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

本港自去年底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病第五波疫情以來,近期確診個案呈幾何級增長,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極沉重的壓力。為支援本港的抗疫工作,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已獲衞生署批准,即日開始啟用指定隔離病房,協助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病毒患者,現階段可提供24張病床。中大醫院與醫院管理局達成共識,會首先接收及照顧部分16至75歲康復中的患者,藉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讓公立醫院集中資源照顧危重病人。   用作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離病房,位於醫院大樓的東翼。中大醫院承蒙香港賽馬會的專款捐助,相關病房已完成必要的升級改裝工程,包括負氣壓病室、隔離設施,確保達致感染控制及治療護理等多方面的適切標準。   有關樓層的通風系統經已作出調整,使該區的氣流不會與醫院其他範圍交疊。相關措施包括: 在相關病房入口加設額外大門,形成緩衝區,有助穩定病房內的負氣壓; 空氣由病房走廊至臥室單向流動,再排出戶外; 每小時換氣12次、空氣不會再次回轉; 於排氣管導口裝置高效率空氣微粒子(HEPA)過濾網; 配備流動HEPA 裝置,以應付急需加大空氣流動的突發需要。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第五波疫情肆虐,目前仍有大量確診者正待安排入院接受隔離及治療,公立醫院已嚴重超出負荷。中大醫院願盡一切努力支援及配合政府的抗疫工作,今次幸得政府相關部門及醫管局的協調,加上香港賽馬會的慷慨捐助,我們得以開始協助接收部分康復中的確診患者,希望可助減輕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中大醫院將以「一樓兩院」的方式接收相關病人,用作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區域與醫院的其他範圍,在硬件設備及日常運作上均會完全分開,杜絕交叉感染的機會。同時,接收有關病患者亦不會影響其他病人及服務。   所有獲安排轉介的病人均會由救護車送抵中大醫院,並會經特定通道及升降機直接送往指定病房,相關病房亦已配備所需的檢查及治療器材。因此,相關病人由送院至住院的整個過程,並不會踏足醫院其他範圍,亦不會與院內其他病人接觸。   當相關病人康復出院,而中大醫院毋須再接收新冠病毒患者時,上述的指定隔離病房會進行深層清潔及徹底消毒,通風系統及病房氣壓會調整回正常狀態,有關工作需時大約一至兩星期。在確保病房環境安全及符合感染控制標準後,相關病房將變回一般住院病房,並如常接收病人。   中大醫院會與醫管局及相關部門保持密切溝通,就協助接收相關病人制訂最可行及合適的方案,並確保有關安排在安全及可控的情況下進行。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