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健康資訊 專題文章

113月 2024

醫路同行:「鬼祟」胰臟癌6大警號

吳國際醫生明報

2024 年 3 月 11 日
吳國際醫生——中大醫院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鬼祟」胰臟癌6大警號(刊登於明報)

胰臟癌是本港致命癌症第四位。2021年,胰臟癌導致889人死亡,佔因癌症而死亡的總人數5.9%。胰臟癌發病率及死亡率在過去10年均錄得明顯升幅,2011至2021年間,因胰臟癌而死亡人數躍升75%。

上腹、背持續疼痛 皮膚痕癢

胰臟位於胃及背脊中間、腹腔深處的腺體,連接十二指腸,屬於消化道器官,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幫助消化,以及製造胰島素調節血糖。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胰臟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因此不少病人在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大部分胰臟癌發生在65歲以上人士,風險因素包括男性、吸煙、長期過量進食動物脂肪及少吃蔬菜和水果、糖代謝異常(如患有糖尿病),以及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患上胰臟癌:

  1. 上腹部出現與飲食無關的持續疼痛,並且痛楚反射至背部
  2. 出現食慾不振、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腹脹等腸胃障礙現象
  3. 出現黃疸、皮膚痕癢、大便呈陶土色
  4. 體重短時間內銳減
  5. 上腹部出現固定、堅硬的腫塊
  6. 出現腹水

未擴散或可切除腫瘤根治

醫生聽取病人病歷後,如懷疑患上胰臟癌,會安排腹部電腦掃描或磁力共振檢查,以探測腫瘤位置及體積。在一些胰臟癌患者中,血液測試的癌指標——碳水化合物抗原19-9(CA 19-9)會升高。配合放射或掃描造影和臨牀數據,有助監測病情發展。

治療胰臟癌要視乎癌症期數、病人年齡、整體健康狀况和個人取向。因應這些因素,治療目標可以是完全消除腫瘤,或盡量減慢腫瘤生長,或避免造成更大傷害。現時完全消除胰臟癌的唯一方法是手術取出腫瘤。胰十二指腸切除術(Whipple's operation)是最常用的手術模式,包括切除腫瘤相關的胰臟、十二指腸、膽囊,甚至部分胃部等,手術死亡率少於5%。約四分之一病人的胰臟癌出現在胰臟的體部或尾部,視乎腫瘤情况,可以作胰體胰尾切除術或全胰切除等手術。

然而,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手術,尤其當癌細胞擴散至胰臟以外器官及廣泛影響淋巴結和主要血管的時候,就要靠癌症藥物治療,目的是殺死癌細胞、控制癌細胞增長和紓緩癌症所引起的病徵。抗癌藥物有不同種類,可以單獨使用,亦可結合使用,以加強療效。醫生會因應癌症種類、病情、期數、基因變異等結果制訂治療計劃,包括化學治療(化療)、標靶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