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Burnout

227月 2019

Burnout

馮康醫生

Burnout 這字應該怎樣翻譯呢?如果譯作「蠟炬成灰」,那就太慘了!何況工作上的燃燒,就未必有淚。Google Translate 譯作「倦怠」,並解說:「職業倦怠是一種情緒化的狀態」。

七月上半個月,幾份權威的學術及顧問期刊,包括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BR), Lancet, King’s Fund, McKinsey, Medscape,不約而同都刊登了以 burnout 為主題的文章,討論醫生的倦怠。其中 Lancet 更報導了北京一位才 32 歲的眼科醫生,發著燒 6 天仍然連續上班,結果突然猝死。Lancet 亦報導了2018 年美國一項統計,78% 的醫生曾經歷倦怠;而根據2019 年英國醫學會的統計,80% 的醫生處於倦怠高度風險狀態。我不知道醫管局有沒有調查香港公立醫院的情況。

似乎倦怠在醫生界別裡已經變成流行病!在世界衞生組織今年 5 月頒布的國際疾病分類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第 11 版 (ICD-11),倦怠已經可以列作醫療診斷,儘管還未算是一種疾病,但就被確認為一種職業現象。ICD-11 指出倦怠綜合症的診斷包含三個主要元素:(一)感到失去精力;(二)對工作產生負面情緒;及(三)專業能力下降。醫管局近年來醫生流失率偏高,有多少和醫生的倦怠有關係?

HBR 的文章指出倦怠有 6 個主要成因:工作量超過能力、無力感、補償不足、缺乏團隊支援、不公平、價值錯配。因此,倦怠不能單從個人層面解決,必須處理好體制和機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