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醫策縱橫:氣候危機

269月 2023

醫策縱橫:氣候危機

馮康醫生信報

9月8日,香港遭遇世紀大暴雨,黑雨維持超過16小時,破天文臺自1884年以來的紀錄。極端天氣情況,不衹在香港出現。今年7月乃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月份。不少地區像巴基斯坦、加拿大,發生嚴重水災和山林大火。這是全球暖化的結果。人類如果不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極端情況估計未來不但會持續下去,更加會日益嚴重。

儘管各國在《巴黎協議》制定了把全球暖化幅度控制在攝氏1.5度的目標,目前走勢更趨向攝氏2.4至2.6度。

今年6月,世界衞生組織首次委任了一位氣候變化與健康的特使,提出「氣候危機也是健康危機」,推動全球針對氣候變化所需之公共政策,及醫療系統相應的改變。

「氣候危機」對健康及醫療系統的影響,主要分為兩方面。第一、氣候變化帶來疾病轉變。首先是蚊蟲傳播疾病的增加,像登革熱、瘧疾、霍亂等傳染病。其他如癌癥、心血管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因氣候問題,全球每年增加的死亡人數達25萬,包括較高母嬰死亡率。

第二、極端天氣帶來的災難,像水災、旱災、野火、空氣污染、大型流行病等,造成社會崩裂、人命傷亡。較早前,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陳英凝、洪磯正和黃智誠3位教授在友報發表文章,提出具前瞻性的減災策略,應對極端天氣。即使如此,這些災難的發生,皆會對醫療系統構成龐大壓力。許多國家地區的醫療系統,像香港一樣,面對人口老齡化、醫護人員長期短缺的挑戰,早已嚴重受壓,大大削弱了應對大型災難的能力。

「氣候危機」當前,醫療系統更需要加強並鞏固基層醫療發展。大部分氣候變化帶來的疾病,還有面對災難的應變,也可以透過基層醫療做到有效防控。醫療系統亦要着力參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障健康,達到共贏。據估計,醫療系統要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5%負責;其中25%與藥物過度使用有關。可惜,我醫療界的朋友,很少關註及討論氣候變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