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醫策縱橫﹕施政期待

2210月 2024

醫策縱橫﹕施政期待

馮康醫生信報

特首發表2024年《施政報告》,在醫療方面,以「深化醫療體系改革」為主題。開章頭兩點,1.全面審視醫療體系的定位和目標,改革醫管局、衞生署和基層醫療署的職能和分工;及2.考慮醫管局公立醫院系統檢討委員會單位檢討建議,改善醫管局的管治、考核、權責分工、運作、風險控制及程序指引遵從性等各方面的表現。顯示政府確認目前醫療體系內在結構上及系統上的問題。

在政策措施上,醫務衞生局在10月18日發給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的討論文件中,列出9大措施。以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先行,跟着是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滙聚醫療專業人才和支持籌建第三所醫學院。我會集中簡單討論頭兩點有關結構及系統的問題,還有對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及提升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幾點意見。

首先有關醫療體系結構問題,有由來已久的問題,也有新的問題。衞生署角色是由來已久的問題。傳統上,衞生署除了監管及執行法規外,還負責提供不少醫療服務。2003年政府把普通科門診由衞生署轉由醫管局負責提供,減少了衞生署在直接提供醫療服務的角色,但剩下的像母嬰健康院、社會衞生及皮膚科門診、胸肺科門診等還不少。這些服務和醫管局專科門診服務的協調及整合,是個長久以來的問題。

新的基層醫療署成立,又產生新的問題。醫管局目前負責管理遍布全港的普通科門診,為長者、公援人士、長期病患者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基層醫療署怎樣協調這些服務,是個新問題。基層醫療署推動以社區及私家醫生為主體的基層醫療服務,又如何與醫管局的專科服務銜接,是另一個問題。

跟着有關醫管局的管治及管理改革,對民生而言,可以說是重中之重。醫管局結構3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超龐大的服務提供體系。過去10年,政府給醫管局的資源投入,其增長速度比之前的10年更快。香港醫療總開支佔GDP的比例,已經達到9至10%水平。大家都說公立醫院內醫護人員嚴重不足,但醫管局員工數目已經超過9萬,其中顧問醫生及副顧問醫生與駐院醫生比例,差不多達到1︰1水平。照理醫療質量應該得到很大改善。然而這卻不是市民的體驗,各項非緊急服務的輪候時間仍舊很長,病房仍舊是過度擁擠。這些老問題似乎已經不是資源不足問題,醫務衞生局定下給醫管局作檢討的範疇,可能還需要加入資源分配、績效管理、服務整合等其他重要元素。

其他問題,下回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