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特别公布

健康资讯 专题文章

242月 2025

保护宝宝抗RSV 孕妇打疫苗计清利弊

谭永雄医生明报

2025 年 2 月 24 日
谭永雄医生——中大医院妇产科专科医生
医路同行:保护宝宝抗RSV 孕妇打疫苗计清利弊(刊登于明报)

近来最受关注的呼吸道疾病,除流感外,非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莫属。RSV是一种核糖核酸病毒,经飞沫传播。受感染的细胞,因细胞膜融合变成较大的多核细胞而得名。

早前有资深儿科教授在报章撰文指RSV「大小通吃」,其感染对婴幼儿和长者足以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有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氧气辅助,甚至死亡。万一RSV与流感高峰期重叠,「双重夹击」下后果或更严重。那么作为孕妇,应否接种RSV疫苗?会否带来副作用?

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疫苗可预防疾病科学委员会(下称委员会),上月就RSV疫苗发表暂拟共识,暂时不建议全面为长者或孕妇接种RSV疫苗,会继续监察有关疫苗效力和安全度的科学证据,本地流行病学和成本效益数据,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和海外卫生当局的最新建议;但孕妇可跟医生商量及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行决定接种RSV疫苗。

根据卫生署资料,香港小童感染RSV个案,撇除2023年因新冠疫情严格感染控制后引致免疫屏障下降而令数字飈升外,其余年度,每10万名5岁以下小童,每年就有900至1300人因感染RSV而需入院治疗,数字与海外相若;在2023至2024年并没有死亡个案。

抗体传胎儿 出生后感染风险减

孕妇可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保护初生婴儿免受感染风险。这种被动式免疫方法并非新尝试,现时香港政府免费全面提供予孕妇接种的百日咳疫苗,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3款RSV疫苗用于长者,其中1款可同时用于怀孕32至36周孕妇。孕妇接种RSV疫苗后,婴儿出生90天内因感染RSV而导致的下呼吸道严重疾病风险可降低81.8%;出生180天内的风险亦可减低69.4%。

究竟委员会要监察哪些安全风险?准妈妈又如何掌握接种疫苗的重点,自行跟医生商量?

・早产
34周接种减风险

在获批用于孕妇的RSV疫苗的第三期临床试验中,接种RSV疫苗的孕妇虽比接种安慰剂的多了1%早产率(接种疫苗为5.7% ,接种安慰剂为4.7%),但在统计学上并无明显分别。一来过半数早产都是接种疫苗30天以后才发生,而大多数早产亦只在怀孕33周后才出现,后果并不算严重。二来如果孕妇是在怀孕32至36周才接种,早产比率差距更小(接种疫苗为4.2%,接种安慰剂为3.7%),当中大多数早产在36周后才出现。药厂基于安全理由,特别叮嘱怀孕32周后才接种。若准妈妈选择在34周接种疫苗,关乎疫苗有可能影响早产的风险,微乎其微。

・高血压
定期监控可提防


RSV疫苗获批准使用后,一项在纽约两所医院的研究中,发现孕妇接种后出现高血压比率,以一般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分别,只有加入时间参数(time-dependent Cox covariate regression model)才有统计学上的意义,意思是疫苗可能令孕妇提早出现血压高。观其详细数据,可能增加风险的是病情比较轻微的妊娠高血压,而并非较严重的先兆子痫(即妊娠毒血症)或子痫症。再者,高血压可以提防,只要孕妇定期自行量度及监控血压,万一发现高血压尽早求医,有必要时提早分娩,解决危机。

・吉巴氏综合征
每百万人多7至9宗个案


吉巴氏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是一种罕见病症,出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神经组织,使肌肉软弱乏力,甚至肢体瘫痪,每100万人有1至2宗。患者通常在治疗数周后痊愈,但亦有患者受永久神经伤害。GBS病因不明,但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前都曾出现肚泻或呼吸道疾病,某些感染如曲状杆菌、流感、巨细胞病毒都可能引起GBS。美国FDA今年1月初发出警告,表示观察到两家药厂生产的RSV疫苗在推出市面后,每100万人就多出了7至9宗GBS个案,因此要求药厂在产品资讯加入GBS的不良反应。然而,流感、新冠及现时全面替孕妇接种的百日咳疫苗,都会增加GBS个案。

委员会早前在媒体访问中表示,RSV疫苗引致GBS风险远低于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危害。此外在2023年,美国疾控中心(CDC)辖下预防接种谘询委员会(ACIP),判断孕妇接种RSV疫苗获得的保障远超于早产及高血压等风险,现时美国、英国、澳洲及部分欧洲国家都已全面建议孕妇接种RSV疫苗。所有临床治疗或干预,都有一定程度风险,有利必然有弊,要是利远多于弊,就可以清晰了解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