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功能性肠胃病

肠易激综合症

功能性肠胃病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亦称「大肠易激症」,或一般人称「肠敏感」,英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肠脏功能紊乱、失调或肠道过敏所引起的症状之统称。患者需符合以下情况:

1. 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的情况通常会在排便后得到一定的纾缓
2. 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时,大便次数会增加或减少,或大便会变得过硬或稀烂。

一般人偶然也会有以上情况,但若症状频密(达每月三次或以上)或症状影响日常生活,接受大肠内视镜检查却找不到原因,你便有可能患上「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的成因

医学界还未完全明白其成因,但一般跟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例如饮食习惯、压力、睡眠失调、情绪影响等。亦有研究指出,曾经患过严重的急性肠胃炎、性格容易紧张,或曾在儿时被伤害或侵犯的人,较容易患上此症。


有很多医学研究均指出「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出现并没有一个单一原因。肠道动カ过快或过慢、痛觉敏感度提升、大脑处理肠藏讯息的紊乱、遗传因素、环境影响、心理因素等,都跟「肠易激综合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而固中关系亦因人而异。

常见症状
  • 腹痛、腹胀
  • 肚泻、便秘
  • 感到排便不清
  • 大便过硬或呈水状、或大便时有黏液排出等
「肠易激综合症」检查

我们建议患者在开始药物疗程前先进行大肠内视镜(俗称「大肠镜」)检查。 内视镜检查是确诊「肠易激综合症」的其中一个要求。由於腹部病徵亦可能源自下消化道的严重疾病,如大肠癌、肠脏慢性发炎(如克隆氏症)等,内视镜检查则能够排除这些严重疾病的可能性。若检查结果正常,患者便有很大机会患上「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症」的分类

根据2006年美国肠胃科学会罗马三诊断标准(Rome III criteria),此症可分为4种类型,患者亦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类型。

  1. 肚泻型:大部份时间的大便都呈糊状,甚至水状,却绝少有大便过硬的情况。
  2. 便秘型:大部份时间的大便过硬,或大便太干,却绝少有大便稀烂的情况。
  3. 混合型:有时大便稀烂,亦有时会大便过硬。两者可能交替出现。
  4. 无法分类型:大便大致正常,甚少出现大便过硬或稀烂的情况。

 
「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可能会随著时间而改变类型。有一项外国的研究显示,有75%的患者在一年内改变类型,而三成患者亦於一年内从肚泻型转成便秘型或从便秘型转成肚泻型。

「肠易激综合症」的治疗

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目的主要为缓和病徵,减少腹部不适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而不是把病治愈。事实上,现时所处方的药物皆是以针对个别症状为主的,例如当患者有腹痛和肚泻时,医生会处方止肚痛及止泻药等。因此,同是「肠易激综合症」的患者,获医生的处方可能不同。

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药物主要是以针对个别症状为主,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几类:

  • 肠胃抽搐药(Antispasmodic):减少肠藏的强力抽搐活动,适合腹痛或会「肠抽筋」的患者。
  • 止泻药(Antidiarrheal):减慢肠藏蠕动,预防肚泻。此药适合经常肚泻,或因需要经常上厠所而影响日常生活之患者服用。
  • 泻药(Laxative):促进肠藏蠕动,令大便更易排出,适合便秘患者。

患者可以於病徵发作或影响生活时按医生指示服用药物。这些药物对预防「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较为有效。但对治疗突发的症状,效果便不太显著。若病人需要长期或同时需要服用其他药物,则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及进行覆诊,以监测病情。

肠易激综合症/ 肠胃炎/ 大肠癌的比较
 肠易激综合症肠胃炎大肠癌痔疮
症状
(可能出现,
但不包括所有)*

腹痛、腹胀、肚泻、便秘、感到排便不清、大便过硬或呈水状、或大便时有黏液排出等

 

 腹痛、腹胀、肚泻、大便呈水状

 黑色稀烂大便、大便带血、体重突然下降,或所有「肠易激综合症」症状,或没有任何症状

 

 大便带血、排便时肛门感痛楚
特有症状
 

 症状在排便后纾缓、多在紧张时发作

 

 发生次数不多、跟进食不洁食物有关 黑色稀烂大便、体重突然下降 大便带鲜血
通常的患病年龄
 
 由5、6岁至老年任何年龄50岁以上30岁以上
成因
 
 肠脏功能紊乱 细菌或病毒感染 肠内细胞变异,形成恶性肿瘤

 肛门微血管组织过度充血及扩张

 

确诊的检查
 

 大肠内视镜,而检查结果正常

 

 大便种菌呈阳性反应 大肠内视镜,而检查结果发现肿瘤 探肛检查
急/慢性
 
 慢性 急性 慢性 慢性

早期「大肠癌」症状并不明显,甚至与「肠易激综合症」相似。如以上任何症状於50岁后才出现,或家族成员有肠癌的历史,便必须及早作大肠内视镜检查。

对患者生活质素的影响

「肠易激综合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患者随了要承受经常腹痛或腹胀等不适外,患者可能因排便问题所而影响エ作和社交,甚至因此不敢外出或旅行。此种种不适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睡眠,而患者亦往往会特别注意自己的饮食。

肚泻型患者可能一天耍上几次厕所,令日常生活大受影响。当经常排出稀烂的大便时,患者便感到自己无法吸收食物的营养而身体虚弱(这其实是误解)。严重的患者会害怕外出,而在外出时总会留意附近的厕所位置。在紧张时,例如考试前夕、第一天上班、要上台演讲、赶车等,患者都会有必需马上排便的感觉,严重者甚至会因未能及时找到洗手间而失禁。

便秘型患者通常要最少几天才排便一次。由於大便在肠内时间长,因此大便会很干而难以排出,或排便时肛门会疼痛甚至轻微出血。此类患者会经常为无法顺利排便而感到困扰,或檐心腹部隆起会影响外观。当难得有便意时,患者亦会希望能第一时间找到厕所。

而混合型或无法分类型患者,随了可能出现以上情况外,亦会因为排便模式或感觉经常改变而感到不受控制。

  1. 我经常肚痛、肚胀、便秘或肚泻,大肠内视镜检查结果正常,为甚么会是患上了「肠易激综合症」?
    这是很普遍的现象,也是「肠易激综合症」的特点。由於「肠易激综合症」并非由任何严重的疾病如肠肠脏发炎、溃疡、癌症或其他疾病所引起,因此在检查中找不到原因是意料中事。事实上,当知道患者的腹部不适并非源於其他疾病时,医护人员便可以针对患者的「肠易激综合症」开始治疗。
    有多项医学研究均显示「肠易激综合症」跟情绪或情绪病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在2006年进行的「香港人肠胃及情绪健康问题调查」电话调查亦发现,在可能患有「肠易激综合症」的人中,同时有「经常焦虑症」症状的机会比一般人大5.8倍。因此,情绪病很可能是引致种种腹部不适的原因。

  2. 「肠易激综合症」等如「肠胃炎」吗?
    「肠易激综合症」不等如「肠胃炎」。「肠胃炎」是因细菌或病毒感染(例如进食了不洁食物)的急性病,可以抗生素治疗或让患者自行康复。
    「肠易激综合症」则是肠脏功能紊乱的慢性病,并非由细菌感染。「肠胃炎」发生的次数应该很少,通常一年两、三次。若患者的症状并非因进食了不洁食物引起, 或同吃相同食物的家人朋友都没有不适,而且次数较频密,则很大机会是由「肠易激综合症」引起的。
  3. 医生说我的大肠内视镜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但又说我患了「肠易激综合症」,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其实是预期中的结果,因为「肠易激综合症」的其中一个要求是大肠内视镜检查结果正常。「肠易激综合症」是肠脏功能紊乱或失调所引起的症状的统称,内视镜检查的目的只为排除患者有大肠癌、肠脏慢性发炎等严重疾病,而不能评估患者的肠脏功能。
  4. 我的大肠内视镜检查反映肠内有「瘜肉」,跟「肠易激综合症」有什么关系?
    肠瘜肉是指在大肠平滑的内壁上有凸出的组织,体积由几毫米至几厘米不等。肠瘜肉是一个常见的现象,但暂时未有证据显示它跟「肠易激综合症」的腹痛或腹部不适等有任何关系。虽然肠瘜肉可能是大肠癌的前期,但并非所有肠瘜肉最后都会变成大肠癌。
    在一般情况下,当在进行大肠内视镜检查时发现肠瘜肉,医生都会立即以活钳取出瘜肉作切片化验。没有病变而体积不大於一厘米的瘜肉对患者是没有影响的,而且瘜肉本身亦不会令患者有腹痛、便秘或肚泻等症状。肠瘜肉在取出后,患者亦毋需接受任何治疗。
  5. 「肠易激综合症」会慢慢恶化,并引致大肠癌或其他疾病吗?
    医学界暂时未有证据指出「肠易激综合症」会恶化并引致其他严重疾病。「肠易激综合症」一般只会使患者感到不适,不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
  6. 「肠易激综合症」跟情绪或情绪病有关吗?
    很多研究都证实两者是有关的。一般人在受压或紧张时也容易会肠胃不适,因此,「肠易激综合症」患者的病情亦可能会受患者的生活压力或情绪所影响。有一部份患者甚至同时患上情绪病如「经常焦虑症」等,而患有情绪病的人亦较容易患上「肠易激综合症」。
    2006年进行的「香港人肠胃及情绪健康问题调查」电话普查结果显示,在有「肠易激综合症」症状的患者中,超过一成半受访者可能患上「经常焦虑症」;而在可能患上「经常焦虑症」的患者中,则有超过两成受访者同时有「肠易激综合症」症状。
  7. 「肠易激综合症」可以根治吗?
    「肠易激综合症」是肠脏功能紊乱、失调或肠道过敏所引起的症状,医学界暂时仍没有方法能根治此症,但透过服用药物可减轻症状。
  8. 除了药物外,还可以做甚么来控制病情?需要戒口吗?
    「肠易激综合症」患者应避免进食刺激性或油腻食物。其他见议如减少抽烟、喝酒及吃酸性食物等则未有确实的证据显示能减轻「肠易激综合症」症状,效果亦因人而异。若患者有焦虑或忧郁症状,亦适宜寻求专业辅导。有很多研究均显示,当情绪病得到控制,患者的肠胃症状亦会减轻。此外,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及人生观、适当地纾缓压力及紧张情绪等,都能帮助减轻「肠易激综合症」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