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健康资讯 专题文章

0910月 2023

医路同行:不同认知障碍病变 部分病因可预防

黄海东医生明报

2023 年 10 月 9 日
黄海东医生——中大医院神经外科专科医生
医路同行:不同认知障碍病变 部分病因可预防(刊登于明报)

随人口老化,认知障碍症愈来愈受重视。在香港70岁以上长者中,每10人就有1名患者;85岁以上的患病率更高达三分之一!我们身边总有一两个老人家,所以应对此病有更多认识。

认知障碍症以往称为脑退化症或老年痴呆症,但这并不是单一疾病,大家常常听到的阿兹海默症,是当中最常见的病变,占整体认知障碍症50%至70%。这种疾病到现时还没有完全根治方法,只能用药物减慢退化过程。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以防治的常见病因,不应忽视。

脑积水压迫神经组织

血管性认知障碍症:原理和中风相似,因脑血管疾病引致局部脑功能损坏,但破坏的脑组织不在运动及语言区,所以家人及患者不容易察觉。其特点是梯级状衰退模式,患者会突然间认知能力变差,但随后一段时间保持情况稳定,直至第二次血管事故时认知能力又再突然变差。常见原因包括脑血管收窄或心律不正,病人如果及早诊断及医治,例如置入脑血管支架或服用抗凝血药物,很可能防止进一步恶化。

常压性脑积水症:中央神经被脑脊髓液包围。随年龄增长,脑水代谢功能开始减慢,脑脊髓液逐渐积聚在脑室内造成脑室扩大,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引致功能性损伤。常见征状包括短期记忆衰退、步态不稳,特别是迈步困难,呈现小碎步的状态,严重甚至会大小便失禁,这种情况容易与柏金逊病混淆。即使做脑扫描时见到脑室扩大,但同时夹杂老年脑萎缩,容易被断定为普通脑退化现象;用脊椎穿刺方法量度脊髓液压力,通常也没法显示脑压增高,因此叫常压性脑积水症。必须用特别影像方法再配合临床病征,才可以准确诊断。这类病人可以用脑室分流管手术,把多余脊髓液引入腹腔然后吸收,病情往往有明显改善,如果能在发病1年内接受治疗,康复程度会更好。

脑出血致颅内压增加

慢性硬膜下出血:随年龄增长,脑的体积逐渐缩小,因此脑硬膜下空间变得较大,脑部容易在头骨内摇晃,继而拉破一些细微的静脉血管产生慢性出血。有时老人家只是经历轻微碰撞,例如在巴士上受到剧烈摇晃,都可能造成出血,引致颅内压力慢慢增加。病人在数星期之后才出现征状如认知缓慢、容易昏睡、体力欠佳,甚至手脚活动困难等。当脑部扫描发现这些慢性液态出血情况,只要在头骨上钻两个小孔,把血水引流及冲洗干净,病人通常都能迅速康复。

甲状腺素过低:甲状腺素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荷尔蒙,老年人容易因机能衰退而分泌不足。病人出现容易疲倦、没有精神、认知能力减退、心脏跳动缓慢、怕冷等征状,容易误会为脑功能退化引致。另外,叶绿素及维他命B12过低,也会产生类似征状。

有一种认知障碍症常在较早期发生(40至50岁),而且特别在语言及行为控制能力上的退化,比记忆力更严重,可能是额颞叶认知障碍症。这种病成因不明,衰退速度较快,小部分病例有家族遗传史,对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整体而言,认知障碍症可以因不同疾病引致,当家人有类似征状时,应该找专科医生做全面评估,找出病因及早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