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三):政策聚焦

2012月 2022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三):政策聚焦

冯康医生信报

上文提到,发展基层医疗,必须把政策和资源向广大的基层医生倾斜、聚焦,突破公私营医疗间之隔膜、藩篱及瓶颈。

所谓政策聚焦,首先要确定什么是主,什么是副。要发展好基层医疗,一定要以基层医生为主,否则会变得舍本逐末。

那么,谁是基层医生?香港目前有大约15300名注册医生,其中专科医生名册上有大约7500名,大概一半。专科医生之中,约500名属家庭医学专科。把家庭医学专科及普通科(非专科)医生加起来,约8300名,把他们都算做基层医生的话,相对人口之比例为1:900。

我们可以把约7900名注册中医师也包括在基层医生名单内,合起来总共16200名,医生人口比例约为1:450。其他专科医生当然也可以做基层医生,不过就很难估计实际人数了。

赋予资源

这个数目够不够?如果只算西医,应该是完全不够。加上中医师,以每家庭3.5人计算,每名「家庭医生」要照顾约130个家庭,也不容易。所以,如果政府真的要做到每人都有一名家庭医生,不能依靠培训新和更多家庭医生,必须容纳所有现时在社区默默耕耘的基层医生,赋予资源,给予政策支持,为他们充能。

之前提过,政府目前投放在基层医疗的资源其实不少,但是没有聚焦,缺乏整体策略框架。像长者医疗券、公私营伙伴计划、最新提出来的资助慢性病人看私家医生计划,甚至一般消费券,都没有特别针对系统内的痛点、软肋,譬如市民「逛医生」的求医行为、公私营医生转介网络的组织、公私营药物价格差距等大问题。

过去的政府,很怕「介入市场」,向私营市场采购服务硬板一块,一句「钱随病人走」便以为把问题解决了。如何引导资源投放,把政策聚焦到基层医生,给他们赋能充权,加强社区联系,以预防带动医疗行为,将会是新委任之基层医疗健康专员彭飞舟医生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