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医策纵横:麻醉科医生短缺

2410月 2023

医策纵横:麻醉科医生短缺

冯康医生信报

公立医院麻醉科医生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影响到手术的安排。个别医院需要取消30%至50%的非紧急手术。本来医管局的服务承诺,包括癌症病人在确诊的8星期内可以接受需要之手术治疗;现在有些联网轮候时间延长到3至4个月,难免影响病人治愈机会。医管局为乳癌手术设有特别的公私营合作伙伴计划,似乎未能扭转目前困境与局面。

香港医生短缺的问题,近年来成为市民关注热点。现时我们每1000人口只有2名医生,比起新加坡(2.5)、日本(2.5)、美国(2.6)、英国(3.9)及澳洲(3.8)都少。整体短缺之余,还有公私分布和专科分布的问题。其中专科分布,除了经常提到的家庭医学专科医生短缺外,公立医院麻醉科医生也出现严重短缺,使本来就求过于供的公共医疗服务,更加捉襟见肘,非紧急手术的轮候时间每况愈下!

问麻醉科专科学院一些专科医生,知道麻醉科医生短缺似乎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去年英国皇家麻醉科学院估计NHS的麻醉科医生短缺达1400,如不补充,到2040年,每年要取消800万台手术。今年加拿大亦有传媒报道,因缺少麻醉科医生而需要取消手术的情况,半年内达60%。比较麻醉科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每100000人口计,加拿大是12.42,美国20.82, 英国17.85,澳洲23.09,香港7.21(按香港医务委员会专科名册)。

麻醉科医生整体的短缺,在公私营失衡下更加明显。有专科医生认为,政府近年来推动大肠癌筛查计划,导致大肠镜检查数量大增,从而带动了监测麻醉之需求,增加麻醉科医生的需要。大肠癌筛查计划对大肠癌的预防和及早治疗非常重要,但一个有利民康的政策,带来意想不到的间接效果,可见政策制定从来都不容易。

政府政策可以怎样应对或调整?公私营合作伙伴计划为什么起不了作用?改个名字叫「策略性采购」可怎样解决老问题?香港医疗体制一向面对的困局,就是无论政府或者市场,皆缺乏有效的平衡机制,使资源得到符合市民健康需要的配置。麻醉科医生之短缺,再次突显我们体制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