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医策纵横:急症室加费

123月 2024

医策纵横:急症室加费

冯康医生信报

政府放出消息,要检讨急症室收费,打算把非紧急及次紧急的收费水平,调整到私家医生之水平。消息传出后,社会上很多不同反应,莫衷一是。我从衞生经济两个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是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准确一点,是价格弹性对需求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医疗需求的价格弹性都很低,属刚性需求。这很容易理解,有病自然要看医生。医生说要做检查手术,自然听他的话。

各类医疗服务之中,预防性医疗及药物的价格弹性会较高。价格提升了,病人或消费者可以选择不采购。急诊室服务的价格弹性则往往低于-0.05,即每1%的价格增长,急症室需求的下降少于0.05%。

公立医院的急症室需求,对价格的敏感度,应比-0.05还要低。主要因公立医院及急症室大多数病人都是老龄、拿综援及低收入人士。老龄及综援人士完全免费。这解释了过去每次收费调整,包括2002年由免费到开始收100元,及2017年加到180元,对急症室求诊人数的影响都很短暂及没效果。

接着是目标补贴(Target subsidy),这是很多政府采用的政策,保障社会中贫困及有需要人士,很多时候用于食物、能源等民生基本需要。

在过去医疗改革的讨论中,政府及医管局也曾提出过以目标补贴为原则,调整不同医疗服务的资助比例,以反映公营服务的角色。像政府在住院服务的资助比例就相对高,在普通科门诊之资助比例便相对低。

这些资助比例其实没很大对比,亦没考虑市场的价格。周一岳医生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长的时候,提出公营医疗的4个主要角色,并没同时提出价格调整来突出角色。可以说,政府一直以来对公营医疗的资助,其实没什么目标。

这次政府建议针对非紧急及次紧急求诊人士的收费调整,并且以私家医生诊所的价格作为参考,是一项突破,清楚确定公立医院急症室的功能和目标。政府可以考虑进一步把目标补贴之政策,推向其他门诊服务,包括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配合基层医疗在社区发展。从这角度来看,我百分百支持政府现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