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内容

医策纵横:北上求医应对医疗通胀

017月 2025

医策纵横:北上求医应对医疗通胀

冯康医生信报

对上一次写医疗通胀,是3月的事。三个月下来,和保险业界不同人士接触,看了好几篇国际传媒报道,都离不开这个问题。这也不单止在香港,亚洲区内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都面对同样挑战。

医疗通胀对公私营医疗都有影响。香港近年在公营医疗服务的投入急速增长,开支占GDP的比例攀升到9%,面对整体财政收入减少,储备下降,必须急切寻找解决方案。公营医疗服务收费改革,如箭在弦。

私营医疗的昂贵费用,一般都依靠医疗保险提供保障。新冠疫情后医疗保险的索偿及成本急剧增加,尤以提供雇员医疗福利的团体保险为甚。投保人士的负担愈来愈重,保险公司扭尽六壬,务求减少顾客流失。有些团体保险供应商索性退出市场,或大幅度调整服务减少损失。

目前,保险业界的聚焦似乎在价格透明度方面,这也是政府推动私营医疗改革的重点策略。的确,价格不透明,讯息不平衡,患者无法预计诊治所需的费用,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大家的心态都是总之保险能够支付,就是合理,最终大家一起推高医疗开支。

但令价格完全透明是否就能够控制医疗开支?问题是复杂的!其中一个关键元素是保险目前普遍采用的理赔结构。我工作的中大医院,自开院以来,一直推动定价收费以增加价格透明度,和保险公司接洽赔偿时,还是需要把整数拆开,以符合其理赔结构。而复杂的理赔结构,本来是方便保险公司控制理赔数额,却令数据标准化、成本比较、风险评估变得更形复杂,不容易明白。

消费者不会等待医疗改革,包括保险业界的改革。现在最直接的解决方法,就是北上求医。这方面最近传媒也有广泛报道,北上求医解决了一般市民面对公营医院轮候时间长、私营医院价格昂贵的问题,范围包括身体检查、口腔服务、内窥镜检查、排期手术、癌症治疗等。其中治疗癌症用的标靶药物,港深之间的价格差距可以大至10倍。有保险公司开始接受内地求医项目,纳入其受保计划,也有积极推动和内地医疗机构合作。这给本地的私营医疗带来新挑战,未尝不是好事。

在政府主导下,公营医疗开始推动收费及管理改革。私营医疗的改革,包括医疗保险及服务机构等,亦已经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