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新闻稿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撤销指定隔离病房接收新冠病人 继续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131月 2023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撤销指定隔离病房接收新冠病人 继续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因应衞生防护中心就2019冠状病毒病发出最新的感染控制建议,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中大医院)由 2023 年 1 月 16 日开始,将撤销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离病房。 根据衞生防护中心的最新建议,新冠病毒患者可以在通风良好的空间接受治理,毋须必定使用隔离病房。中大医院因此会将用作接收公立医院转介的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离病房,调整为一般病房。调整后,该病房会继续接收由公立医院转介及自费的新冠病毒患者。同时,病房也会在不同的指定区域,接收由公立医院转介的骨科及内科康复病人。 此外,由于求诊人数陆续减少,本院的新冠门诊站亦会关闭。医院会为有需要的新冠病毒患者,继续提供遥距医疗服务。 中大医院行政总裁冯康医生表示:「随着政府更新感染控制建议,本院作出相应调动,但会继续腾出32张病床接收医管局转介的新冠病毒患者,以及18张病床接收一般的骨科及内科康复病人,纾缓公立医院的压力,支援本港抗疫工作。中大医院作为本地医疗团队的一份子,会紧守岗位,尽力为守护巿民健康而努力。」

阅读更多
重设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领先革新医院物流管理方案

2019年11月22日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领先革新医院物流管理方案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中大医院) 作为一家以病人为本的智慧医院,致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及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为优化药品和医疗用品的物流管理,使医护团队能专注病人的治疗和护理,中大医院特别与大昌华嘉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大昌华嘉”) 共同设计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把药品及医疗用品的库存管理电子化和系统化,以提升营运效率,并确保医院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供应充足,是全港首间医院采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中大医院已与大昌华嘉签订合约,由大昌华嘉为中大医院管理及营运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这次合作具有象徵意义,为本港医院物流管理揭开新一章。   药品和医疗用品的物流管理在医院的营运系统中是重要和繁复的一环,一般需要大量人手和储存空间。 大昌华嘉於全球35个市场提供由采购至售后服务等的市场拓展服务,而医药保健为该集团四个专注业务单位之一。大昌华嘉以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配合崭新资讯科技,为中大医院营运一套革新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服务涵盖: 接收货物、仓储、物资运送 库存管理 医院内物资补给 冷链管理   建基於此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大昌华嘉会为中大医院管理外置和医院内的仓库、处理和接收来自不同供应商的药品和医疗用品、管理库存,并根据既定存量指标提示中大医院适时启动订购程序,以及安排物资运送,确保医院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供应充足,及为院内仓库和病房补充物资。医院需要的药品和医疗用品不只种类和数目繁多,部分药物更需要存放在一个特定温度,故大昌华嘉要在储存和运送过程中以冷链管理系统作出合适的安排。   关於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中大医院) 是一所非牟利、私营教学医院,由香港中文大学全资拥有。中大医院本著平衡香港私营及公营医疗体系差异的社会责任,以为病人提供优质、可负担及具透明度的医疗服务为己任。贯彻医院非牟利的宗旨,我们将所有盈余投放於医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以支持医院的长远发展及医学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大医院将於2020年下半年正式投入服务。   中大医院2019年3月底於尖沙咀开设了香港中文大学医务中心,是中大医院辖下首间专科门诊医疗中心(https://cuclinic.hk/tc/),为病人提供一系列的专科门诊服务,包括心脏科、皮肤科、家庭医学、肠胃肝脏科、外科、妇科、脑神经科、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公共卫生医学等,以及多元化的健康检查服务和疫苗接种服务。   关於大昌华嘉香港有限公司 大昌华嘉的市场拓展服务具领导地位,并一直以亚洲为集团的核心发展。大昌华嘉致力助各公司及品牌拓展其於消费品、医药保健、特色原材料及科技事业等行业的业务。我们的服务组合包括采购、市场分析和研究、市场策划和销售,以至分销和物流、售后服务等。大昌华嘉於瑞士证交所上市,於全球35个市场拥有33,000名专业人员。集团於2018年的销售净额为113亿瑞士法郎。大昌华嘉创立於1865年,以其富传统瑞士企业理念,扎根亚太区多个市场。大昌华嘉香港医药保健业务单位管理分销药品、非处方药品及保健消费品及医疗器材。全球约8,800名专业人员,整个业务单位於2018年的净销售额为6.1瑞士法郎。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将发展成为全港首间智慧医院

2017年12月10日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将发展成为全港首间智慧医院

预期於2020年落成的香港中文大学医院 (中大医院),将会发展成为全港首间全面电子化智慧医院(Smart Hospital); 透过先进资讯科技,促进医疗成效,强化医院运作效率,为病人带来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大医院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冯康医生表示:「我们锐意将中大医院打造成为一间全面电子化的智慧医院。智慧医院有三个主要元素及目的。第一,我们希望透过全面无纸化的电子病历纪录,为病人提供无缝及有延续性的医疗服务,统筹专业医疗团队,加强医护服务的整合能力,促进医疗成效;第二,透过流动资讯科技,利用实时数据,支援病人诊治流程,使其变得更加畅顺,同时让病人与医护人员有更密切的交流;第三,透过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IoT) 的应用,建立管理系统,结合作业资讯,提高医院运作及服务效率。」   电子化病历全面涵盖医护程序 在设计电子化病历纪录系统时,中大医院参考医院管理局的经验,通过推行全面无纸化的电子病历纪录,使电子病历纪录涵盖所有医护程序,包括护理纪录、诊治流程、临床决策各方面。冯医生期望於2020年中大医院开院时,能达到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学会 (Health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ciety,HIMSS) 电子病历应用模式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EMRAM) 第6级的标准,并於医院全面运作首两三年内,取得第 7 级的认证,即达到全面无纸化的目标。届时,中大医院亦会全面接通政府的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目前,美国及中国内地分别只有5% 及七间医院取得HIMSS EMRAM第 7 级的认证。   因应发展全面电子病历纪录系统,中大医院将为多个高危或关键性的医疗程序如药物管理、输血及病理检测等建立闭环系统 (Closed-loop Systems)。这些系统为医护人员提供即时资讯,监测诊治过程中的每一个重点环节,确保全部合乎安全标准、减少不必要的步骤及提升治疗成效。   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个人病历共享 於流动资讯科技的应用方面,中大医院计划建立综合流动系统,透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方便病人进行预约、登记、付费、查看个人病历纪录、与医护人员沟通及寻找医院路向等。冯医生表示:「医院一向被外界视为迷宫,我们希望日后中大医院的病人不必经过多番转介及查询,即可轻易找到其医生及联络到照顾他们的护士;并且很容易掌握自己的病历纪录。」   利用物联网提升效率 中大医院将透过物联网提升效率,把无线网路 (Wi-Fi Network)、射频识别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及蓝牙 (Bluetooth) 等技术应用於不同层面上,如生命表徵监测、药物管理、物资供应、制服发放、病人运送、仪器管理、病人定位以至员工识辨等,使医院运作流程自动化以减少误差,并方便医护人员与病人沟通,更有效地全面照顾病人的身心需要。   中大医院早前透过公开招标程序,委任医惠香港有限公司 (Ewell Hong Kong Limited) 负责智慧医院所需的资讯系统及软件工程,向建构全面电子化智慧医院的目标全力推进。医惠香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思创医惠以杭州为基地,於中国内地智慧医疗行业具领导地位。思创医惠曾协助七间内地医院取得HIMSS EMRAM第6 及7 级认证及替两间本地私家医院建立医疗资讯系统。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与香港浸信会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培训护士

2017年6月19日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与香港浸信会医院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培训护士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中大医院)与香港浸信会医院(浸会医院)於今天(6月19日)签署合作备忘录,协议浸会医院护士学校为中大医院培训登记护士,每年20个学额,为期5年,毕业生将受聘於中大医院。    中大医院执行董事冯康医生说:「护士是医院质素和病人安全的守护者,透过与浸会医院的5年合作,将会为中大医院提供100位优秀护士。这是确保护士人手的重要策略,亦是私家医院间进行紧密合作的良好基石;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共同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浸会医院行政总监余惠贤医生表示:「浸会医院护士学校自1983年成立以来,本著基督教精神,以实践关爱作为教育理念,建立护士必备的优良品格、知识及技能,致力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全人医治、妥善管理及符合道德的护理。这次与中大医院的协作,不单是对护士学校的肯定,更希望为本地的医疗界作出贡献。」    中大医院将於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放榜后招收护士学生,被取录的同学,将获全数资助学费,在浸会医院护士学校修读普通科护理学高级文凭(登记护士)课程。课程将於2018年1月8日开课,欢迎应届毕业生及有志从事护理专业的人士报名。    为加强有兴趣参加者对中大医院的认识,特别安排简介会提供详细资料,详情请浏览中大医院网站:http://www.cuhkmc.hk/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动土典礼

2016年12月8日

香港中文大学医院动土典礼

香港中文大学 (中大) 自2014年已开始筹划发展全港首间非牟利及自负盈亏之私营教学医院,以服务市民和提升教研水平,并为香港医护体制作出贡献。中大於今天(12月8日)举行动土典礼,标志著中大医院的建筑工程已顺利展开。   典礼邀得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高永文医生、常任秘书长(衞生)聂德权先生、衞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医院管理局行政总裁梁栢贤医生、中大校董会主席梁乃鹏博士、中大医院董事局主席利乾先生、香港赛马会主席叶锡安博士、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中大医院董事局董事郑维健博士、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中大医院执行董事冯康医生、民政事务总署沙田民政事务专员陈婉雯女士及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周勇先生主礼。超过二百名嘉宾及大学成员莅临典礼,场面热闹。   中大医院由中大全资拥有,除了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亦将成为临床研究、医护教育与培训的重要基地。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表示:「中大医院是一间非牟利医院,所有的盈利将会拨作医院的长远发展和支持医学院的教学研究。医院的使命,是要『开拓医护新领域』。以不断创新的精神,为市民提供优质先进的医疗服务。」沈校长补充:「医院会以香港居民,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这是一所香港人的医院;这是一所针对广大中产阶层医疗需要的医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高永文医生表示:「中大医院不但能为市民提供多一个选择,而且在医院管理、临床质素、服务标准,收费透明度等方面,都会为香港私营医疗系统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造福市民。」他续指,中大医院承诺会接收由医院管理局转介的专科门诊及日间手术个案,以协助纾缓公营医疗服务的压力。在这项伙伴安排下,将有助缩短公营服务的轮候时间,同时确保中大医院所处理的个案更全面和多元化,并提升医院的培训质素。   香港赛马会主席叶锡安博士表示:「中大医院由马会拨捐十三亿港元支持兴建,是马会在医疗方面历年来最大的单一捐款,充分显示马会对促进本港市民健康及福祉的承担。我们很高兴参与此重要的计划,为广大市民提供可负担的医疗服务,同时纾缓公立医院服务紧张的压力。此外,中大医院亦可与现时教学医院的设施互相补足,加强本地专业医护人员的培训。」   中大承蒙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捐十三亿港元支持兴建中大医院,项目其中一座临床医学大楼将以香港赛马会命名,以表谢意。 中大校董会主席梁乃鹏博士感激香港赛马会、其他赞助者、热心校友等对中大医院的慷慨捐款,亦感谢香港特区政府、尤其是食物及衞生局的支持,以及衞生署、库务署、地政总署、屋宇署、运输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沙田民政事务处、沙田、大埔及北区区议会等的配合和协调。他说:「在众志成城之下,我深信中大医院能够不负厚望,为香港医疗作出贡献,为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大学教研更上一层楼。」   以病人为本的优质医疗服务 中大医院将引入先进创新科技及医疗设施,提供以病人为本的服务。医院将提供七成「套餐式价格」住院服务,让中产家庭可以高透明度及可负担的价格享用优质医护服务,填补公私营医院之间的服务差距,纾缓公营医疗系统的压力。   中大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十分全面,包括:麻醉科、心脏科、中医、急症科、家庭医学、老人科、内科、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眼科、耳鼻喉科、矫形外科及创伤科、儿科、药剂、精神科、肾科及泌尿科。医院将设16个医疗中心,24 小时门诊、专职医疗服务、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日间肿瘤治疗中心、日间手术中心、放射诊断及介入中心、长者综合治疗中心、消化疾病及内视镜中心、眼科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综合专科门诊、辅助生育中心、放射治疗中心、运动医学及康复中心、泌尿中心和保健中心,均由专责的医疗团队提供服务。   优越地理位置  舒适治愈环境 中大医院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提供约600张病床,预计於2020年首季落成、第二季投入服务。医院毗邻港铁大学站及公共运输交汇处,交通便利。   医院的设计尽显「以病人为本」的理念,让病人能在舒适的环境下康复。医院环境绿化,设庭院、花园及环保露台。病房间隔多元化,设单人房、双人房和四人房可供选择;病房设计优化使用者的活动空间、提升病人的私隐度,以及让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更畅顺。此外,医院亦采纳多项友善设施,包括:不同颜色组合区分治疗区域、清晰的路径指示牌、专为长者而设的安全设计,以及无障碍通道等。   更多有关中大医院的资料,请浏览:www.cuhkmc.hk/sc 请按此浏览更多活动照片: http://www.cpr.cuhk.edu.hk/s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232&t=ground-breaking-ceremony-of-the-cuhk-medical-centre&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