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新聞稿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撤銷指定隔離病房接收新冠病人 繼續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131月 2023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撤銷指定隔離病房接收新冠病人 繼續支援本港抗疫工作

因應衞生防護中心就2019冠狀病毒病發出最新的感染控制建議,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由 2023 年 1 月 16 日開始,將撤銷接收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離病房。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最新建議,新冠病毒患者可以在通風良好的空間接受治理,毋須必定使用隔離病房。中大醫院因此會將用作接收公立醫院轉介的新冠病毒患者的指定隔離病房,調整為一般病房。調整後,該病房會繼續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及自費的新冠病毒患者。同時,病房也會在不同的指定區域,接收由公立醫院轉介的骨科及內科康復病人。 此外,由於求診人數陸續減少,本院的新冠門診站亦會關閉。醫院會為有需要的新冠病毒患者,繼續提供遙距醫療服務。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隨著政府更新感染控制建議,本院作出相應調動,但會繼續騰出32張病床接收醫管局轉介的新冠病毒患者,以及18張病床接收一般的骨科及內科康復病人,紓緩公立醫院的壓力,支援本港抗疫工作。中大醫院作為本地醫療團隊的一份子,會緊守崗位,盡力為守護巿民健康而努力。」

閱讀更多
重設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領先革新醫院物流管理方案

2019年11月22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領先革新醫院物流管理方案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中大醫院) 作為一家以病人為本的智慧醫院,致力為病人提供優質及有效率的醫療服務。為優化藥品和醫療用品的物流管理,使醫護團隊能專注病人的治療和護理,中大醫院特別與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下稱”大昌華嘉”) 共同設計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把藥品及醫療用品的庫存管理電子化和系統化,以提升營運效率,並確保醫院的藥品和醫療用品供應充足,是全港首間醫院採用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統。中大醫院已與大昌華嘉簽訂合約,由大昌華嘉為中大醫院管理及營運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統。這次合作具有象徵意義,為本港醫院物流管理揭開新一章。   藥品和醫療用品的物流管理在醫院的營運系統中是重要和繁複的一環,一般需要大量人手和儲存空間。 大昌華嘉於全球35個市場提供由採購至售後服務等的市場拓展服務,而醫藥保健為該集團四個專注業務單位之一。大昌華嘉以豐富的物流管理經驗,配合嶄新資訊科技,為中大醫院營運一套革新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服務涵蓋: 接收貨物、倉儲、物資運送 庫存管理 醫院內物資補給 冷鏈管理   建基於此第三方物流管理方案,大昌華嘉會為中大醫院管理外置和醫院內的倉庫、處理和接收來自不同供應商的藥品和醫療用品、管理庫存,並根據既定存量指標提示中大醫院適時啟動訂購程序,以及安排物資運送,確保醫院的藥品和醫療用品供應充足,及為院內倉庫和病房補充物資。醫院需要的藥品和醫療用品不只種類和數目繁多,部分藥物更需要存放在一個特定温度,故大昌華嘉要在儲存和運送過程中以冷鏈管理系統作出合適的安排。   關於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中大醫院) 是一所非牟利、私營教學醫院,由香港中文大學全資擁有。中大醫院本著平衡香港私營及公營醫療體系差異的社會責任,以為病人提供優質、可負擔及具透明度的醫療服務為己任。貫徹醫院非牟利的宗旨,我們將所有盈餘投放於醫院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支持醫院的長遠發展及醫學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中大醫院將於2020年下半年正式投入服務。   中大醫院2019年3月底於尖沙咀開設了香港中文大學醫務中心,是中大醫院轄下首間專科門診醫療中心(https://cuclinic.hk/tc/),為病人提供一系列的專科門診服務,包括心臟科、皮膚科、家庭醫學、腸胃肝臟科、外科、婦科、腦神經科、神經外科、骨科、耳鼻喉科、公共衛生醫學等,以及多元化的健康檢查服務和疫苗接種服務。   關於大昌華嘉香港有限公司 大昌華嘉的市場拓展服務具領導地位,並一直以亞洲為集團的核心發展。大昌華嘉致力助各公司及品牌拓展其於消費品、醫藥保健、特色原材料及科技事業等行業的業務。我們的服務組合包括採購、市場分析和研究、市場策劃和銷售,以至分銷和物流、售後服務等。大昌華嘉於瑞士證交所上市,於全球35個市場擁有33,000名專業人員。集團於2018年的銷售淨額為113億瑞士法郎。大昌華嘉創立於1865年,以其富傳統瑞士企業理念,扎根亞太區多個市場。大昌華嘉香港醫藥保健業務單位管理分銷藥品、非處方藥品及保健消費品及醫療器材。全球約8,800名專業人員,整個業務單位於2018年的淨銷售額為6.1瑞士法郎。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將發展成為全港首間智慧醫院

2017年12月10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將發展成為全港首間智慧醫院

預期於2020年落成的香港中文大學醫院 (中大醫院),將會發展成為全港首間全面電子化智慧醫院(Smart Hospital); 透過先進資訊科技,促進醫療成效,強化醫院運作效率,為病人帶來優質的醫療服務。   中大醫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馮康醫生表示:「我們銳意將中大醫院打造成為一間全面電子化的智慧醫院。智慧醫院有三個主要元素及目的。第一,我們希望透過全面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紀錄,為病人提供無縫及有延續性的醫療服務,統籌專業醫療團隊,加強醫護服務的整合能力,促進醫療成效;第二,透過流動資訊科技,利用實時數據,支援病人診治流程,使其變得更加暢順,同時讓病人與醫護人員有更密切的交流;第三,透過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IoT) 的應用,建立管理系統,結合作業資訊,提高醫院運作及服務效率。」   電子化病歷全面涵蓋醫護程序 在設計電子化病歷紀錄系統時,中大醫院參考醫院管理局的經驗,通過推行全面無紙化的電子病歷紀錄,使電子病歷紀錄涵蓋所有醫護程序,包括護理紀錄、診治流程、臨床決策各方面。馮醫生期望於2020年中大醫院開院時,能達到醫療信息管理系統學會 (Healthcar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ociety,HIMSS) 電子病歷應用模式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Adoption Model,EMRAM) 第6級的標準,並於醫院全面運作首兩三年內,取得第 7 級的認證,即達到全面無紙化的目標。屆時,中大醫院亦會全面接通政府的電子健康紀錄互通系統。目前,美國及中國內地分別只有5% 及七間醫院取得HIMSS EMRAM第 7 級的認證。   因應發展全面電子病歷紀錄系統,中大醫院將為多個高危或關鍵性的醫療程序如藥物管理、輸血及病理檢測等建立閉環系統 (Closed-loop Systems)。這些系統為醫護人員提供即時資訊,監測診治過程中的每一個重點環節,確保全部合乎安全標準、減少不必要的步驟及提升治療成效。   一站式服務平台推行個人病歷共享 於流動資訊科技的應用方面,中大醫院計劃建立綜合流動系統,透過一站式服務平台,方便病人進行預約、登記、付費、查看個人病歷紀錄、與醫護人員溝通及尋找醫院路向等。馮醫生表示:「醫院一向被外界視為迷宮,我們希望日後中大醫院的病人不必經過多番轉介及查詢,即可輕易找到其醫生及聯絡到照顧他們的護士;並且很容易掌握自己的病歷紀錄。」   利用物聯網提升效率 中大醫院將透過物聯網提升效率,把無線網路 (Wi-Fi Network)、射頻識別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 及藍牙 (Bluetooth) 等技術應用於不同層面上,如生命表徵監測、藥物管理、物資供應、制服發放、病人運送、儀器管理、病人定位以至員工識辨等,使醫院運作流程自動化以減少誤差,並方便醫護人員與病人溝通,更有效地全面照顧病人的身心需要。   中大醫院早前透過公開招標程序,委任醫惠香港有限公司 (Ewell Hong Kong Limited) 負責智慧醫院所需的資訊系統及軟件工程,向建構全面電子化智慧醫院的目標全力推進。醫惠香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思創醫惠以杭州為基地,於中國內地智慧醫療行業具領導地位。思創醫惠曾協助七間內地醫院取得HIMSS EMRAM第6 及7 級認證及替兩間本地私家醫院建立醫療資訊系統。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香港浸信會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培訓護士

2017年6月19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與香港浸信會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 為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培訓護士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中大醫院)與香港浸信會醫院(浸會醫院)於今天(6月19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協議浸會醫院護士學校為中大醫院培訓登記護士,每年20個學額,為期5年,畢業生將受聘於中大醫院。    中大醫院執行董事馮康醫生說:「護士是醫院質素和病人安全的守護者,透過與浸會醫院的5年合作,將會為中大醫院提供100位優秀護士。這是確保護士人手的重要策略,亦是私家醫院間進行緊密合作的良好基石;希望將來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共同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護理服務。」    浸會醫院行政總監余惠賢醫生表示:「浸會醫院護士學校自1983年成立以來,本著基督教精神,以實踐關愛作為教育理念,建立護士必備的優良品格、知識及技能,致力為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全人醫治、妥善管理及符合道德的護理。這次與中大醫院的協作,不單是對護士學校的肯定,更希望為本地的醫療界作出貢獻。」    中大醫院將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放榜後招收護士學生,被取錄的同學,將獲全數資助學費,在浸會醫院護士學校修讀普通科護理學高級文憑(登記護士)課程。課程將於2018年1月8日開課,歡迎應屆畢業生及有志從事護理專業的人士報名。    為加強有興趣參加者對中大醫院的認識,特別安排簡介會提供詳細資料,詳情請瀏覽中大醫院網站:http://www.cuhkmc.hk/

了解更多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動土典禮

2016年12月8日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動土典禮

香港中文大學 (中大) 自2014年已開始籌劃發展全港首間非牟利及自負盈虧之私營教學醫院,以服務市民和提升教研水平,並為香港醫護體制作出貢獻。中大於今天(12月8日)舉行動土典禮,標誌著中大醫院的建築工程已順利展開。   典禮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常任秘書長(衞生)聶德權先生、衞生署署長陳漢儀醫生、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醫生、中大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中大醫院董事局主席利乾先生、香港賽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中大醫院董事局董事鄭維健博士、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中大醫院執行董事馮康醫生、民政事務總署沙田民政事務專員陳婉雯女士及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周勇先生主禮。超過二百名嘉賓及大學成員蒞臨典禮,場面熱鬧。   中大醫院由中大全資擁有,除了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亦將成為臨床研究、醫護教育與培訓的重要基地。中大校長沈祖堯教授表示:「中大醫院是一間非牟利醫院,所有的盈利將會撥作醫院的長遠發展和支持醫學院的教學研究。醫院的使命,是要『開拓醫護新領域』。以不斷創新的精神,為市民提供優質先進的醫療服務。」沈校長補充:「醫院會以香港居民,作為主要服務對象。這是一所香港人的醫院;這是一所針對廣大中產階層醫療需要的醫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醫生表示:「中大醫院不但能為市民提供多一個選擇,而且在醫院管理、臨床質素、服務標準,收費透明度等方面,都會為香港私營醫療系統的發展帶來良好的影響,造福市民。」他續指,中大醫院承諾會接收由醫院管理局轉介的專科門診及日間手術個案,以協助紓緩公營醫療服務的壓力。在這項伙伴安排下,將有助縮短公營服務的輪候時間,同時確保中大醫院所處理的個案更全面和多元化,並提升醫院的培訓質素。   香港賽馬會主席葉錫安博士表示:「中大醫院由馬會撥捐十三億港元支持興建,是馬會在醫療方面歷年來最大的單一捐款,充分顯示馬會對促進本港市民健康及福祉的承擔。我們很高興參與此重要的計劃,為廣大市民提供可負擔的醫療服務,同時紓緩公立醫院服務緊張的壓力。此外,中大醫院亦可與現時教學醫院的設施互相補足,加強本地專業醫護人員的培訓。」   中大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捐十三億港元支持興建中大醫院,項目其中一座臨床醫學大樓將以香港賽馬會命名,以表謝意。 中大校董會主席梁乃鵬博士感激香港賽馬會、其他贊助者、熱心校友等對中大醫院的慷慨捐款,亦感謝香港特區政府、尤其是食物及衞生局的支持,以及衞生署、庫務署、地政總署、屋宇署、運輸署、土木工程拓展署、路政署、沙田民政事務處、沙田、大埔及北區區議會等的配合和協調。他說﹕「在眾志成城之下,我深信中大醫院能夠不負厚望,為香港醫療作出貢獻,為市民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大學教研更上一層樓。」   以病人為本的優質醫療服務 中大醫院將引入先進創新科技及醫療設施,提供以病人為本的服務。醫院將提供七成「套餐式價格」住院服務,讓中產家庭可以高透明度及可負擔的價格享用優質醫護服務,填補公私營醫院之間的服務差距,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中大醫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十分全面,包括﹕麻醉科、心臟科、中醫、急症科、家庭醫學、老人科、內科、外科、婦產科、腫瘤科、眼科、耳鼻喉科、矯形外科及創傷科、兒科、藥劑、精神科、腎科及泌尿科。醫院將設16個醫療中心,24 小時門診、專職醫療服務、心臟介入治療中心、日間腫瘤治療中心、日間手術中心、放射診斷及介入中心、長者綜合治療中心、消化疾病及內視鏡中心、眼科中心、血液透析中心、綜合專科門診、輔助生育中心、放射治療中心、運動醫學及康復中心、泌尿中心和保健中心,均由專責的醫療團隊提供服務。   優越地理位置  舒適治癒環境 中大醫院總建築面積達10萬平方米,提供約600張病床,預計於2020年首季落成、第二季投入服務。醫院毗鄰港鐵大學站及公共運輸交匯處,交通便利。   醫院的設計盡顯「以病人為本」的理念,讓病人能在舒適的環境下康復。醫院環境綠化,設庭院、花園及環保露台。病房間隔多元化,設單人房、雙人房和四人房可供選擇;病房設計優化使用者的活動空間、提升病人的私隱度,以及讓醫護人員的工作流程更暢順。此外,醫院亦採納多項友善設施,包括﹕不同顏色組合區分治療區域、清晰的路徑指示牌、專為長者而設的安全設計,以及無障礙通道等。   更多有關中大醫院的資料,請瀏覽﹕www.cuhkmc.hk/tc 請按此瀏覽更多活動照片: http://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232&t=ground-breaking-ceremony-of-the-cuhk-medical-centre&s=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