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别公布

健康资讯 专题文章

282月 2022

医路同行:肌少症非长者独有

何韵施医生明报

2022 年 2 月 28 日
何韵施医生——中大医院老人科专科医生
医路同行:肌少症非长者独有(刊登于明报)

最近见了一名70多岁伯伯,家人发觉他整个人看起来瘦弱了,手脚肌肉比之前减少,步行速度变慢,平衡力变差,最近还跌倒了,他很有可能患上肌少症。

肥胖也可患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是与肌肉相关的健康问题。随人口老化,不少长者机能日渐衰退,近年肌少症逐渐受到重视。介乎60至70岁的长者,平均约一成患有肌少症,而年过80岁长者,患病率更可高达五成。肌少症并非老年人独有,随年龄渐长,30岁过后肌肉每年流失大概1%;50岁后,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的流失速度更快。有研究发现,长者住院超过两星期,肌肉流失速度可急增至超过20%。肌少症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包括老年衰弱、跌倒骨折、活动能力变差,甚至增加死亡风险等。肌肉流失亦会增加患上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疾病(例如肺炎)的风险。另外,不要以为身体瘦弱的人才会患肌少症,一些看来肥胖的人也可以有脂肪和肌肉比例失衡,称为肌少症肥胖,因此不能单凭体型作判断。

怎样才知道有没有患上肌少症?
按国际标准,诊断肌少症的方法有几种,包括用简单仪器来量度手握力;临床评估日常活动能力,例如步行速度是否减慢;如有需要可以透过DXA骨骼检查仪器来量度肌肉质量,男性和女性也各有一套标准。另外,也有一种快速自我筛检方法,将双手食指和拇指围成一个圈,套落小腿最粗位置,若圈起来有空隙,代表患肌少症风险较高。

适当运动可预防
肌少症无法单靠药物改善,该症主要源于缺乏活动,导致肌肉力量减少,因此预防才是最有效方法。肌肉一旦严重流失,影响的不单止是日常行动,还可引发代谢异常、心血管疾病,以至胰岛素阻抗和糖尿病等。因此摄取足够营养和适当运动,是预防肌肉流失的两大关键。

不论什么年纪,开始养成运动习惯也会带来莫大益处。建议长者每周最少3次合适运动,每次20至30分钟。一些渐进式阻力训练,例如简单地在家使用弹力带、以水樽当作哑铃,或可调校阻力的健身单车等,都非常适合长者。另外,也应练习有助增强柔软度和平衡力的运动,包括太极、瑜伽等。一些能强化心肺功能的运动,包括快步行、游泳、舞蹈等都非常适合长者,亦有助预防肌少症。

摄取蛋白质 钙质 维D
要改善和增加肌肉质量,亦需要均衡饮食,蛋白质摄取更是不可缺少。长者比起中壮年人更需要蛋白质,建议每天摄取量为「1至1.2克蛋白质/每公斤体重」。例如体重60公斤的长者,每天需摄取约60至72克蛋白质。除此之外,注意钙质和维他命D的摄取量对强化骨骼肌肉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