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七):药物价格

114月 2023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七):药物价格

冯康医生信报

新加坡一位公共衞生教授好友到访,我问他「健康SG」推行情况,尤其在基层医疗方面。他说情形有点不如理想。政府为了让更多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接受治疗,特意压低治疗慢性疾病药物价格。政策对慢性病患者有利,却令许多基层医生有所犹豫。原来基层医生的收入,很大程度来自药物。降低药物定价,使他们收入减少,于是情愿不加入政府推动的基层医疗计划。

对慢性病患者来说,药物的确是一个长期负担。随着岁月与病情变化,很多慢性病患者要吃上10种或更多药物,以控制病情。因此,十居其九的病人,都会选择进入或留在公立医院长期跟进病情,减少财务负担。私营医疗保险最怕慢性病患者,所须药物是必然的开支及风险,能避免就避免。

我担任医管局新界东联网总监时,曾经尝试为医管局推出糖尿病共同照顾公私营合作伙伴计划。这计划资助公立医院内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到他们自己选择的基层医生跟进治疗,每年定期回公立医院进行风险评估。计划推行两年,作此选择的病人不多。最后医管局认为计划不能达到目标、缺乏成本效益,先导期过后便立即终止。

政府公布的《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其中包括资助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医疗接受共同护理计划。有关计划细节尚待公布,相信比起当年在新界东推行的先导计划会有很大改善。但计划仍然要面对很基本的问题,即使资助一半,对慢性病患者来说,仍然是不轻的财务负担。

从经济学角度看,不同经济能力的慢性病患者之长期药物开支,有不同承受能力。只要患者预期自己不能承担,便会倾向依靠医管局。

新加坡给居民的医疗照顾,包括透过Medisave储存设立的个人健康账户。政府可以透过主导个人健康账户开支,让慢性病患者支付药物及其他须要之医疗费用。政府主动减低药物定价,可以减轻个人账户开支,应该会受到市民欢迎。在香港,政府资助慢性病患者在私营医疗服务的开支,往往被视作逼病人离开医管局、把病人舍弃之举。

政府直接资助无疑是推动政策最直接有力的方法,然而并非绝对。在处理慢性病药物时,或许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平台,协调药物采购、资助及临床应用。慢性病药物是基层医疗发展中一块软肋,有必要做点整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