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的前路(刊登於信报)

2710月 2020

医策纵横:基层医疗的前路(刊登於信报)

冯康医生

10月头,在公共衞生学院举办的医疗领袖课程中,和同学讨论基层医疗的发展和前路。同学都是资深的医护工作者,在各自的医疗单位担当着领导的角色,其中几位更加是家庭医学专科的翘楚,但讨论到香港基层医疗发展面对的挑战和困局,好像都有三分疑惑、七分无奈!

去年第二季开始,到今年年头,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发表了有关基层医疗发展的研究报告和一系列文章,内容及分析丰富又深入。研究参考国际经验,建立分析框架,提出「赋权三方、平台互通」的关键因素(三方是指社区、市民和医护团队),建议短中期(5至10年)及长期(10年)的发展策略。其中多项建议都是针对新成立的地区康健中心,以创新的运作模式建立地区康健网络,整合协调社区服务资源。

我和同学讨论这个问题时,觉得要改善香港的基层医疗,还是应该以基层医生为核心,以地区为本。

香港的基层医疗主要由植根社区的私家医生提供,不宜拘泥於家庭医学的专科定位。政府有必要策略性地组织及支援他们的运作,加强他们在整个医疗体制的角色和融合。而所谓地区,也不宜停留在18区的层次,有必要落地到每一个公共屋邨、每一条旧区的街道。

这方面,新加坡似乎比我们又走快了一步。近年来,新加坡政府把在社区私人执业的普通科医生组织起来,构成基层医疗网络,给他们提供行政及专职医疗服务支援,结合他们作为国民计划的伙伴,包括为慢性病人提供的药物资助计划及公共衞生防疫诊所。新加坡的基层医疗在体制上和我们很类似,都是前英国殖民地,我们应该有很多互相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