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 Medicine
肌肉拉傷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Sports MedicineSports Medicine
當肌肉被伸展至超越可負荷的程度時便會造成肌肉拉傷,徵狀是短時間內受傷位置感到紅腫,伸展及發力時感到痛楚。
肌肉拉傷可有以下數個原因:
運動前沒有熱身,肌肉還沒足夠充血、提升溫度,就有可能無法負荷力量而拉傷
重量超過肌肉負荷:動作太快、重量超過肌肉可負擔的程度,造成肌肉疲勞導致拉傷
肌力不平均:在肌力不平衡的狀況下,同樣的動作,較弱的一方用更多的力量去支撐身體的活動,更容易造成肌肉拉傷
過度伸展
姿勢不良:錯誤的姿勢,長期下來會造成慢性肌肉拉傷
重複動作:需要重複同一個動作的運動例如:划船,會增加肌肉負擔,累積成慢性肌肉拉傷
治療方法:
以往一直採用 RICE方法處理傷患 (Rest 休息,Ice 冰敷,Compression 施壓,Elevation 抬高),目的是抑制發炎,然後讓患處休息恢復。
新的醫學研究指出,抑制、延遲發炎對受傷恢復沒有比較好。發炎是身體的自然反應,正在發送一些炎症細胞、巨噬細胞促進傷口癒合。長時間冰敷的話,會讓血管收縮,使巨噬細胞無法抵達受傷的地方。所以新的觀念裡,大大降低了冰敷的重要性,有些研究認為冰敷主要的目的在於止痛。只需要在受傷後六小時內冰敷 2 到 3 次即可,每次低於十分鐘,中間間隔至少二十分鐘。之後就不需要冰敷了。
新的運動損傷處理原則 PEACE and LOVE
Acute phase 急性期:PEACE
Protect 保護:暫時停止運動,保護患處,避免二度傷害
Elevate 抬高:把拉傷的部位抬高到超過心臟的高度,可以減少血液循環到患部、促進組織液回流,避免腫脹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消炎處理:受傷後的發炎反應能幫助組織進行修復,但消炎藥會抑制發炎,同時也會減緩修復,讓傷口修復時間拖得更長,但並非絕對不使用消炎藥,可以諮詢醫師建議使用
Compress 施壓:利用彈性繃帶包紮,對受傷部位加壓,可以減少內出血、防止組織液增加,避免腫脹,但要注意包紮的鬆緊,如果感覺刺痛、麻痺、皮膚變色就要重新包紮
Educate 教育:鼓勵病人主動處理傷痛、教導正確觀念,可以幫助傷口恢復得更好
Subacute phase 亞急性期:LOVE
Load 負荷:初期的疼痛與腫脹獲得控制後,就應該盡快在傷口不會疼痛的情況下,在物理治療師指導下,循序漸進承受負重,刺激組織修復,重塑肌肉、肌腱和韌帶的功能
Optimism 樂觀面對:物理治療師最大的功能除了是傷痛上的緊急處理外,就是增加受傷民眾的心理支持、穩定情緒、增加信心,對傷口修復有正面影響
Vascularisation 心肺循環:以適量的有氧心肺運動來刺激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復原
Exercise 運動:受傷後應盡早開始運動有助於恢復活動度、肌力和本體感覺,但要遵守無痛原則,緩慢增加訓練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