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ealth Sharing Feature Article

24May 2021

醫路同行:破解小兒割包皮的困惑 (刊登於明報)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Dr MOU Wai Cheung

2021 年 5 月 24 日

繆蔚章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破解小兒割包皮的困惑(刊登於明報)

【明報專訊】不時有家長就孩子應不應該割包皮、何時割包皮而有所疑惑;坊間資訊龐雜紛陳,令不少家長既憂心又困擾,有家長會問:「是否包皮過長便要割?」、「包皮容易藏污垢,引致發炎,是否應盡早安排孩子『斬草除根』?」甚至有家長擔心不割包皮會阻礙孩子發育,影響一生。


- 孩子包皮是否正常?日常應怎樣護理?
包皮是覆蓋在男性生殖器前端的外皮,正常情况下能完全或部分遮蓋龜頭,醫學上沒有所謂「過長」或「過短」準則。男孩在3至5歲前,若未能把包皮翻開,屬正常情况,稱為生理性包莖。5歲左右,約九成男孩的包皮都可翻開。家長為孩子洗澡時,可教導孩子生殖器是正常身體一部分,教孩子自行翻開包皮,露出龜頭清洗。包皮清洗乾淨,患龜頭炎的機率便減少。另外,要注意翻開包皮清洗完畢後,應馬上復位,以免包皮口緊束在龜頭上方的冠狀溝處,造成包莖嵌頓(Paraphimosis),陰莖會在數小時內異常腫脹,須緊急入院處理。


包皮過緊易龜頭炎


- 怎樣的包皮才算有問題?如何治療?
醫學上沒有包皮「過長」,但有包皮過緊過窄,令龜頭難以露出清洗,醫學上稱為包莖(Phimosis)。包莖最常引起問題是龜頭炎(Balanitis)。若能及早處理,用溫和消毒藥水浸泡患處即可痊癒,不一定要用抗生素。康復後,醫生會建議家長每天為孩子清潔包皮,或提醒孩子幫包皮「洗白白」。亦可處方類固醇藥膏,塗在包皮前端最窄的地方,可有助包皮鬆開。據醫學文獻顯示,這種療法十分安全,成功率達七至八成,亦沒有系統性副作用,建議療程最長為8星期。如果採用這些非手術療法後仍未見效,又或有復發性龜頭炎、閉塞乾燥性龜頭炎、復發性尿道感染等問題,醫生便會建議包皮環切術,亦即是「割包皮」。做手術時需要全身麻醉。醫生會將覆蓋陰莖前端多餘包皮切除及止血,並用自行融解的縫線縫合傷口。孩子割包皮後更容易清潔生殖器,減少發炎風險。


- 割包皮是否愈早愈好?
很多家長覺得割包皮是「愈早愈好」,其實小孩子仍有很多進步空間,除非有復發性龜頭炎或其他問題,否則毋須過早為孩子決定割包皮。研究指出,初生嬰兒割包皮(Neonatal Circumcision)有可能減低尿道感染風險,但效果不算十分顯著。必須強調的是,包莖不會妨礙孩子生殖器的發育,所以5歲或10歲做手術也沒有大分別,家長毋須有額外的心理負擔。不過,在青春期發育後才做手術,術後傷口疼痛、出血的風險略高。因此,對於包皮緊的孩子,一般在嘗試塗類固醇藥膏無效後,醫生便會建議安排時間做手術。